丁瓒

丁瓒1910年6月25日-1968年5月15日),江苏南通人,心理学家,中国医学心理学病理心理学的奠基人[1]

1931年,丁瓒就读于國立中央大学心理学系。1935年毕业后,先后在北平重庆工作。抗战时期在中央卫生实验院创办了心理卫生室。1947年,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进修[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心理研究所副所长、世界科协中国理事等职。[3]

丁瓒曾主编《心理科学通讯》,并著有《心理卫生论丛》、《青年心理修养》等书。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出版《丁瓒先生诞辰100周年》。


著述年表

《青年期的意义和重要》(与韩进之、丁祖荫合译)——《心理半年刊》1934年第2期 《青年期的卫生》(与丁祖荫合译)——《心理半年刊》1935年第2期 《青年期心理学》(与丁祖荫合译)——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Content of Thought(与C.C.Kao, E.H.Hsu合著) In R. S. Lyman, V. Maeker & P. Liang (Eds.),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Studies in Neuropsychiatry in China. Peking: Henri Vetch, 1939 《心理卫生论丛》——商务印书馆1945年版 《青年心理修养》 ——丙寅医学社1947年版 《心理分析与医学》 ——见丁瓒等著:《科学与军事》,上海文汇报馆1947年版 《学习战斗的巴甫洛夫学说》 ——《科学通报》1952年第5期 《巴甫洛夫关于神经型和神经症的学说》 ——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54年版 《同窝幼犬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性的实验报告》——手稿,估计写作时间为1955年 《高级神经活动和心理活动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1956年10月创刊号 《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心理学说的批判》 ——《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1956年10月创刊号 《开展我国医学心理学的工作》 ——《文汇报》1956年11月1日 《谈谈心理学对象》——《人民日报》1956年8月7日 《医学心理学要更有效地为精神病防治工作服务》——《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58年第3期 《怎样在我国开展医学心理学工作》 ——《心理学报》1959年第3期 《神经衰弱综合快速疗法》前言——手稿,1959年 《论心理学对象及其科学性质》——《心理学报》1960年第1期 《略论我国病理心理学现况》 ——《心理科学通讯》1964年第1期

参考资料

  1. . 科技日报. 2010-06-27 [2010-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8).
  2. 周棉.中国留学生大辞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 . 安徽师范大学精品课程. [2010-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