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空性論

七十空性論》,又稱《七十論》,大乘佛教論書,作者為龍樹。內容講述一切法自性空的道理。梵文本已失傳,古代未傳入中國,現存版本來自藏傳佛教,民國時法尊法師曾將其漢譯。

歷史

在《十二門論》卷1中,引用了《七十空性論》[1]。在寫作時間上,七十空性論早於《十二門論》。

版本

龍樹造此論後,亦造此論之釋論。另外2篇釋論,分别由月稱造於7世紀初,及波羅呬多造於11世紀末。此3篇釋論之梵文本已佚失。

9世紀初,龍樹釋由勝友智軍論師譯為藏文,題名《七十空性論釋》,收錄於《北京版西藏大藏經》,No.5231 [2]

11世紀末,月稱釋由無畏行法名稱譯為藏文,亦題名為《七十空性論釋》,收錄於《北京版西藏大藏經》,No. 5268 [3]

波羅呬多釋,由他親自與童勝譯為藏文,題名《七十空性論註解》,收錄於《北京版西藏大藏經》,No. 5269 [4]

古代未有漢譯本。直至1939年,在印順法師的請求下,法尊法師在漢藏教理院,依據勝友與智軍論師藏譯本,將此論漢譯,並重新訂正[5][6]

內容

全書計有七十三首偈頌。

此論是《中論》第七品的餘論。《中論》<觀三相品第七>第35頌説:“如幻亦如夢,如乾闥婆城,所說生住滅,其相亦如是”。此偈是指生、住、滅三有为相,如幻如夢,皆無自性。引起學人的質疑:《中論》说“生、住、滅沒有自性”,但佛經说“有生、住、滅三有为相”。所从龍樹造此論来说明,佛说有生、住、滅等種種诸法,都是依着世間名言而説的,并不是因为它的本身别有自性而説它为有的 [7]

註釋

  1. 《十二門論》卷1:「如《七十論》中說:『緣法實無生,若謂為有生,為在一心中,為在多心中。』是十二因緣法,實自無生。」此段對應到法尊譯《七十空性論》:「緣起十二支,有苦即不生,於一心多心,是皆不應理。」
  2. 《北京版西藏大藏經》,No.5231
  3. 《北京版西藏大藏經》,No.5268
  4. 《北京版西藏大藏經》,No.5269
  5. 《中国汉文大藏经补编》-法尊譯《七十空性論科攝》, 文物出版社, 2013年9月
  6. 印順《華雨集》第五冊:「自從在漢藏教理院,遇到了法尊法師,才覺得有同學之樂。……有兩點不妨一提:一、由於我的請求,譯出了『七十空性論』,論中有 一段文字,文義前後不相合,經審細推究,斷定藏文原典有了「錯簡」。將這段 文字移在前面,就完全吻合了。二、他編寫『西藏政教史』(書名已記不明白) ,從達朗瑪滅法到西藏佛法重興,這中間的年代,對照中國歷史,始終不能配合 。原來他所依的西藏史料,是以干支紀年的,中間空了六十年,無話可說。如中 間多六十年,那麼西藏所記的年代(干支),就與中國的完全相合了。」
  7. 法尊法師《法尊法師論文集》-27.龙树菩萨的六部论, 大千出版社, 1997年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