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成群

《三五成群》(英語:是一部以香港秀茂坪童黨燒屍案作為題材的電影[1]錢昇瑋執導,於1999年上映,内容改編自1997年觀塘秀茂坪一批童黨兇残殺害一名少年,並把死者屍體焚燒毀屍滅跡,當年這件案件轟動全香港[2][3]。此電影在香港電影分級制度中評為第III級,只准18歲或以上人士觀看,2017年6月10日在香港商業電台叱咤903舉行的「最港產電影節」再次上映[4]

三五成群
電影《三五成群》海報
基本资料
导演錢昇瑋
监制趙永霖、錢昇瑋
制片文卓求、
编剧李敏財
主演宋本中
林子善
余家豪
馬仲榮
李健仁
陳芷菁
蔡堅成
配乐吉川田
摄影曾達時
邱志偉
制片商演峰娛樂製作有限公司
寶耀製作有限公司
片长92 分鐘
产地 香港
语言粵語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香港
  • 1999年6月11日 (1999-06-11)

 中華民國:2000年10月14日 (2000-10-14)
发行商 香港:潤程娛樂發行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喜神國際影視
票房HK $191,415.00

劇情簡介

《三五成群》採用倒敘手法呈現劇情,以童黨策劃燒屍的情節揭開序幕,故事講述童黨阿必從小父母離異,養成獨立自主的性格,在朋輩中建立了智者的形象,同樣來自單親家庭的大王是他的好友,二人在替其手下阿雞解決球場紛爭時認識蕃薯等人並結為童黨,大王成了他們的首領,並霸佔同邨有輕微智障人稱「三叔」的住所,當成聚會之場所。眾童黨經常欺負三叔,令他痛苦不堪,一次三叔被毆打至重傷,阿雞看不下去,勸三叔報警,被童黨視為公敵,在三叔的住所對阿雞執行家法,阿雞被虐打至死,大王等同夥於翌日分工合作將阿雞屍體毁屍滅跡,重傷的三叔清醒過來,決定報警,阿必為求自保,向警方提出轉作污點證人,指證其他童黨[5]

人物角色

演員飾演角色真實人物角色簡介
宋本中大王傅顯進17歲,童黨成員之一,本劇主角,自稱「廿八座大王」,長於單親家庭,為童黨首領,因自幼以來為人所欺凌而勤練武術,性格暴躁,易與人發生衝突,最後被判處終身監禁。
林子善阿必石子健16歲,童黨成員之一,中學生,與大王、阿雞為舊識,亦是童黨中學識最淵博且最為冷靜之人,惜未將其所學用於正途。被捕後轉為污點證人,最後被判處監禁7年。
余家豪蕃薯許智偉17歲,童黨成員之一,垃圾場資源回收工,因身分為中泰混血兒,屢遭居民歧視而漸入歧途,經常欺負弱智的三叔,亦是除了大王以外性格最暴躁的一位,為今次事件的導火線之一,最後被判處終身監禁。
梁文迪豬扒許智勇14歲,童黨成員之一,番薯親弟,為今次事件的導火線之一。
張豪龍黑仔吳明俊16歲,童黨成員之一,阿儀男友,童黨成員之一,合夥前曾與阿雞及大王在桌球室發生衝突,後因不敵大王武功而歸順其旗下。
陳孝岳鼻屎麥家豪17歲,童黨成員之一。
董文翰薄Log黃金寶14歲,童黨成員之一,中學生,與番薯及豬扒同為中泰混血兒,同樣因遭香港當地居民歧視而走入歧途,最後被判處監禁23年。
羅浩鵬粒的陳德明16歲,童黨成員之一。
黃建濠詩誠黃詩誠14歲,童黨成員之一。
馬仲生阿Jow周俊14歲,童黨成員之一。
謝家賢阿構陳肯構15歲,童黨成員之一。
周研文cass羅桂芬14歲,童黨成員之一,中學生,被阿雞取笑為「男人公廁」(意思即諸多男士都可和她發生性行為)
韓嘉恩佩儀劉佩儀14歲,童黨成員之一,中學生,家境富裕,但因感受家庭成員關係疏離,心生厭倦而加入童黨。
王婉寧阿儀阮潔儀14歲,童黨成員之一,中學生,番薯暗戀的對象,後跟黑仔交往。
馬仲榮阿雞陸志偉16歲,童黨成員之一,與大王及阿必為友伴關係,身形矮小但口舌招尤,也因為太多話(要三叔報警)替他惹來了殺機。
姚廷齡阿甘劉志文阿雞友人,身材高瘦但性格懦弱,阿雞遭虐打時試圖想幫阿雞說情但遭大王否決。
李健仁三叔陳木清37歲,番薯的叔叔,垃圾場資源回收工,有輕微智能障礙之情形,經常淪為番薯一行人的練拳靶,最後因阿雞之死而勇敢向警方托出大王一夥人的惡行。
陳萬雷陸父48歲,阿雞父親。
陳芷菁何社工30歲,於秀茂坪地區擔任香港小童群益會的社工,對於漸入歧途的學生(例如阿必等人)相當關照。
蔡堅成神仙B本劇中的路人甲,為地方角頭,經常光著上半身示人,後遭大王一夥人報復得逞。
陳南榮工人褲大哥18歲,地方混混,以穿著牛仔吊嘎而廣為人知,曾要求薄log、肯構及阿Jow等人交保護費及相互用腳抽菸,並與番薯發生衝突。
紀家發警司54歲,秀茂坪地區的警官。

反響及評價

《三五成群》由上映到下畫約有港幣二十萬元票房收入,影評人石琪認為此電影是小本製作,沒有知名度高的演員,也沒有浪漫化包裝,劇情大致符合真實案情,具有現實感,眾演員都演得生動,能夠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現實性,展現邊緣青少年欺善怕惡等不良狀況,惟他認為部份情節的表達手法不夠精緻,情理薄弱、具體實感不足,例如童黨經常在小童群益會服務單位門外鬧事,飾演「社工」的演員卻只是前來責罵一下,沒有進一步關注事件,情節令人難以信服[6]。有評論則認為此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劇情發展在觀眾意料之內,不能有太多新意,且只著重描寫童黨的行為,缺乏較為深層的心理描寫[7],電影其後在互聯網流傳,引起關注,部份對白成為網民的流行語[8][9]

參考

  1. . 星島日報. [2020-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1) (中文).
  2. . 成報. 2000-11-16 [2020-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7) (中文).
  3. . 星島日報. 2000-11-16 [2020-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7) (中文).
  4. . U Lifestyle. 2017-05-18 [2020-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中文).
  5. . 影史庫. 1999 [2020-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中文).
  6. 石琪. . 香港影評庫. 1999 [2020-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6) (中文).
  7. . 動映地帶. [2020-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中文).
  8. 林勉一. . 立場新聞. 2018-02-22 [2020-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5) (中文).
  9. 陳穎思. . 香港01. 2019-06-03 [2020-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中文).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