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浦摺疊

三浦摺疊日语:)是由日本東京大學構造工學名譽教授三浦公亮所發明的摺疊技術。該技術是以拉開對角兩端來把物品展開,而在收縮時則反向推入。這方法可節省空間外,又可避免摺疊和展開的過程中造成損耗。研究發現這方法可使物件的體積減少25倍,並使能量密度加強14倍[1]

現時,三浦摺疊除可應用在地圖上,還可用於人造衛星等方面。故此,它在2006年被經濟產業省評為百大日本發明之一[2]

發明過程

在過去,衛星天線是使用四疊或八疊法。然而,這摺疊方法非但在運作時需繁複的工序,更浪費不少空間,又容易損耗,需經常維修和保養[3]。為此,日本學者三浦公亮致力發明一種能解決上述問題的新技術。結果,他發現椭圓筒表面的褶皱构造有利節省空間又能避免損耗,而且強度高[3]。這最終使他發明了「拉開對角兩端來把物品展開,而在收縮時則反向推入」的摺疊的方法。

應用

三浦摺疊可應用在不同範疇,包括大型的人造衛星天線和地圖,還可強化罐子和瓦通紙的結構。

資料來源

  1. "靠折纸提高电池单位容量" 《自然》 2013.10.10
  2. . [2013-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3. . [2013-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