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盟国侨民集中营

上海盟国侨民集中营日本上海敌国人集团生活所,简称上海集中营英語:)是日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太平洋战争爆发并占领上海租界后在当时中华民国上海建立的集中营,专门收容被日本视为敌国的在沪侨民。共有九个,分别为浦东集中营、龙华集中营、闸北集中营、沪西第一集中营、沪西第二集中营、沪西第三集中营、沪西第四集中营、教会人员集中营和意大利人集中营,至1944年9月底共收纳6200人,来自英国美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苏联等国家[1] 。1943年1月29日,上海集中营正式启用并一直使用到日本投降即1945年8月。上海集中营以浦东集中营与龙华集中营为最大和最出名,其中龙华集中营因电影——太阳帝国而广为人知。

上海盟国侨民集中营
日本集中营
位置中华民国上海
运行时间1943年1月–1945年8月
囚犯类型主要为英国美国等与日交战国在沪侨民
囚犯数6200人
解放中华民国,1945年8月
著名囚犯J·G·巴拉德郭时济

历史


分布

上海盟国侨民集中营原共有8个,后在意大利投降后,专设一个关押意大利人的集中营,增加至9个。至1944年9月底,上海集中营分布情况如下[1]

集中营名称地址原为现况关押人数主要侨民来源
浦东集中营东方明珠电视塔北面江边英美烟草仓库已拆1112人英国:903人
龙华集中营/江苏省省立上海中学上海中学1756人英国:1584人
闸北集中营北中山路2566号大夏大学群贤堂华东师范大学群贤堂(文史楼)1056人英联邦:669人
沪西第一集中营愚园路404号,地丰路8A号、10号工部局西童学校市西中学877人英联邦:842 人
沪西第二集中营大西路63号、65号军营/456人英联邦:408人
沪西第三集中营大西路301号哥仑比亚乡村俱乐部延安西路 1262 号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331人英联邦:283人;以老弱者居多
沪西第四集中营林肯路70号原为中国银行职工住房,1937年淞沪抗战损毁,后改为隔离病房天山路、中山西路交界东北角325 人英联邦:282人
意大利人集中营罗别根路//33人/

教会人员集中营共有6处,且还收容来自上海以外地区的传教士,具体分布如下:

集中营名称地址原为现况关押人数主要侨民来源
上海徐家汇传教士中心徐家汇//55人美国:25人
耶稣会神学院神父集中营///34人加拿大:30人
徐家汇圣母院今徐家汇东方商厦附近//39人比利时:11人
方济堂吕班路141号/卢湾区委大院37人比利时:21人
首善会吕班路/卢湾区委大院10人荷兰:5人
霞飞路圣心营今淮海中路622弄7号/上海社会科学院大楼79人美国:42人

相关作品

  • 电影《太阳帝国

参考文献

  1. (PDF).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熊月之). [2014-07-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9-24).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