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不边界争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丹边界长600公里,从未正式划定。自1984年,两国轮流在北京廷布举行边界会谈。1998年,两国在第12轮边界会谈期间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不丹王国政府关于在中不边境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部分地区仍存在争议。截至2019年1月,双方共举行了24轮边界会谈以及9次边界问题专家组会议,双方共同致力于边界问题的早日解决。[1]

中不關係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丹

争议地区

红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称的国界

两国边界争议地区一共为6处:

鲁林争议区(也称绒林)

总面积340平方公里,中方行政區劃屬下亚东仁青冈乡东南。牧场40个,森林资源较为丰富。 据历史文献记载,清政府在1843年以前就在鲁林曲源头的哈拉山口树立了界碑。哈拉山口的地理位置为27°26′18″N 89°08′10″E。1954年,不丹軍隊恰尔塘建立军事据点,1960年又在哈热建立季节性哨所。目前不丹控制該地東部、北部。

洞朗争议区
洞朗及其周边地区

约100平方公里。中方行政區劃屬位于亚东县下亚东乡南端。北部小湖泊较多,有大小草场30个,东南部森林资源丰富。该地历来为下亚东牧民的夏季草场,目前由中國控制。2017年6月,中国和印度在洞朗发生对峙事件。截至2017年12月,中方已经在洞朗建立军事设施[2]

查玛浦争议区

约60余平方公里,中方行政區劃屬上亚东帮噶曲登以东,主要包括郎玛浦查玛浦的上游部分,有草场30余个,历来为下亚东牧民的夏季草场,1959年以前,不丹牧民过界放牧,须向亚东头人交纳草税。50年代初期,不丹在森穷隆建立常年军事据点。目前不丹控制查玛浦地區東部,中國控制西部。

基伍争议区

位于查玛浦争议区以北,主要包括基伍曲巴马弄流域的大部分地区,面积约为90平方公里,有大小牧场20余个,1889年,西藏地方政府将基伍租给不丹哈宗官方和中方牧民共同使用,目前中國實際控制基伍地區。

白玉争议区

主要包括巴桑弄吉格弄两河流域,中方行政區劃屬洛扎县南部,总面积约为600平方公里,有牧场37个,著名的拉龙康次久拉康两座寺庙在该争议区内。在解放軍進入西藏前,西藏地方政府根据嘉庆皇帝的诏书,将该地区划归蒙达拉龙寺管辖,现在白玉地区的群众,均来自洛扎县。西藏和平解放后,不丹趁机侵入该地区,相继建立了德马龙和塘沃哨所,直至1978年撤除,1983年8月,不丹又在次久拉康附近重新设立哨所。 目前中國控制白玉地區北部,不丹控制南部。

墨拉萨丁争议区

也译作米拉萨丁(Mira-Sakden;Merag-Sagteng),包括不丹王国塔希冈宗(Trashigang District)萨丁东(Sakten Dungkhag)下属的两个格窝米拉格窝(Merag Gewog)及萨丁格窝(Sagteng Gewog)。位于达旺以南,塔希冈宗以东,打拢宗以西,面积3300平方公里。据史料记载,墨拉萨丁分别归达旺寺和打拢宗管辖,萨丁寺属于达旺宗,基堪布由达旺寺派任。17世纪以后,不丹人大量东迁,移居达旺等地,引起草场和民事纠纷。为此,西藏地方政府和不丹在1715年曾两次订立条约,言明墨拉萨丁主权归属,草场可以租给不丹移民使用,按规定交纳草税。本世纪初,英印政府制定麦克马洪线,并把势力范围扩展到达旺以北。1949年,印度与不丹签定《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私自将中国墨拉萨丁地区转让不丹,自此,墨拉萨丁地区一直处于不丹政府的完全控制之下。

在争议区范围问题上,不丹王国政府认为,目前只在不丹的4个地区存在争议,面积分别为98、42、42、138平方公里,总为269平方公里,而不是中国认为的4500平方公里。1996年11月,两国政府11轮边界会谈中,中方提出争议区北部495平方公里归不丹,西部269平方公里归中国的交换意见,不丹对此持谨慎态度。1997年6月,不丹召开国民会议,会上就中国政府提出的交换意见展开了激烈讨论,多数代表认为,无论西部还是北部,都是不丹王国的领土,不同意交换。

长期作为正式出版的地图的画线依据的1989年版中国1:400万地形图中此地划入不丹;201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测绘资质的在线地图中都将此地划入不丹中,此外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运作的天地图也如此;虽没有官方消息,但是有媒体猜测中方为获得更有战略价值亚东县附近的土地,而放弃此地与不丹交换,且此地在藏南达旺南侧实际上和中方实际控制边界相距甚远[3]

参考文献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0-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
  2.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1).
  3. . www.sina.com.cn. [2018-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外部链接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