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为生产建设兵团,是以垦植橡胶等热带作物为主的屯垦戍边部队,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建制,受广州军区和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双重领导,机关驻广东省海口市(今属海南省[1][2]

沿革

1969年3月19日,根据中央军委2月7日关于在广东省海南湛江组建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广州军区和广东省革命委员会联合发出《关于成立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指示》,把广东省海南岛、湛江两地的国营农场改建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归广州军区建制,受广州军区和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双重领导。所辖部队番号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一至十师。3月21日,在海口成立兵团领导机关,机关以海南农垦局为基础组建。各师师部由广州军区自各部队抽调干部组建。师属各团都是由各国营农场改称。团以上领导及机关主官大部分为军队干部;作业区及连队干部全部为原农场干部。第七、八、九师驻湛江地区,其他各师驻海南岛。兵团是以垦植橡胶等热带作物为主的屯垦戍边部队,对稳定文革期间农垦混乱局势、保证橡胶等热带作物生产发挥了作用。1974年6月,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番号撤销,军队干部大部分撤回部队,各团恢复原国营农场名称,改归地方农垦部门领导[1]

编制

机关部门
  • 司令部
  • 政治部
  • 后勤部
  • 生产部[1]
所辖部队
  • 第一师:师部驻琼山县道美。辖第一至十四团
  • 第二师:师部驻万宁县兴隆。辖第一至十二团
  • 第三师:师部驻通什镇。辖第一至二十团
  • 第四师:师部驻昌江县石碌镇。辖第一至十五团
  • 第五师:师部驻临高县加来镇。辖第一至十四团
  • 第六师:师部驻琼中县营根,后迁牙挽。辖第一至十九团
  • 第七师:师部驻海康县龙门镇。辖第一至十四团
  • 第八师:师部驻湛江市霞山。辖第一至十九团
  • 第九师:师部驻高州县城。辖第一至十七团
  • 第十师:师部驻儋县雅星鎮八一农场。辖第一至三团[1]

历任领导

司令员
副司令员
政治委员
  • 周益宽
  • 李荆山(第二政治委员,未到职)[1]
副政治委员
  • 周益宽(第一副政治委员)
  • 贺靖
  • 卢德耀
  • 卫人[1]
参谋长
副参谋长
  • 贾殿阁
  • 梁青山
  • 宋维舟
  • 孙有礼
  • 张子书
  • 王文湘[1]
政治部主任
  • 贺靖
  • 吴子实[1]
政治部副主任
后勤部部长
后勤部副部长
  • 魏浩然
  • 黎正祥
  • 孙建钧
  • 曾志敬[1]
后勤部副政治委员
生产部部长
生产部副部长
生产部副政治委员
第一师师长
第一师政治委员
第二师师长
第二师政治委员
第三师师长
第三师政治委员
第四师师长
  • 田宗林
  • 宋新楹[1]
第四师政治委员
第五师师长
  • 肖功九
  • 苗泽波[1]
第五师政治委员
第六师师长
第六师政治委员
  • 吕静环
  • 孙述元[1]
第七师师长
第七师政治委员
第八师师长
第八师政治委员
第九师师长
第九师政治委员
第十师师长
  • 宋新楹
  • 郑文祥[1]
第十师政治委员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9年: 383–385.
  2. . 凤凰网. 2017-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