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域卡夫

丹尼尔·雅各布·雷德克里夫英語:1989年7月23日[1]是一名英國男演員,因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飾演哈利·波特而廣為人知。他在10歲時出演BBC One的電視電影《大衛·科波菲爾》(1999年),正式出道。2001年,雷德克里夫出演了他的電影初作驚爆危機》。11歲時,他獲選在首部哈利波特電影《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2001年)中飾演哈利·波特,一路演到最後一部電影《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Ⅱ》(2011年),時間長達10年。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
雷德克里夫出席於2014年聖地亞哥國際動漫展
男演员
原文名
国籍 英國
出生丹尼爾·雅各布·雷德克里夫
()

(1989-07-23) 1989年7月23日
 英國倫敦夏洛特皇后和切爾西醫院
居住地 美國纽约曼哈顿
职业演員
活跃年代1999年至今

2007年,雷德克里夫的演藝事業開始向舞台劇拓展。他出演了《戀馬狂》在倫敦及紐約的演出及百老匯音樂劇《一步登天》。雷德克里夫近期的電影作品包含恐怖片《顫慄黑影》(2012年)、獨立電影《愛殺達令》(2013年)、科幻片《怪物》(2015年)、喜劇片《屍控奇幻旅程》(2016年)、犯罪片《出神入化2》(2016年)及驚悚片《絕對統治》(2016年)。

他亦幫助了許多慈善機構,如丹梅爾佐孩童安寧療護機構及預防LGBTQ青少年自殺的機構特雷弗項目。2011年,雷德克里夫獲特雷弗項目頒發英雄獎。

早期生活

丹尼爾·雅各布·雷德克里夫()於1989年7月23日出生在英國倫敦漢默史密斯的婦女專科醫院—夏洛特皇后和切爾西醫院[2][3],是瑪西婭·珍妮·格雷欣(,娘家姓雅各布森)與艾倫·喬治·雷德克里夫()的獨子。其母格雷欣是一位出生於南非、在艾塞克斯郡濱海韋斯特克利夫成長的猶太人[4][5][6][7][8]。雷德克里夫的父親出生在北愛爾蘭唐郡班布里奇,是一位新教徒[9][10],在一個「非常工人階級」的家庭長大[11][12]。其母格雷欣的祖先是來自南非、波蘭及俄羅斯的猶太移民[13][14][15][16]。雷德克里夫由雙親一同撫養長大[17][18]。他的父親是一名為文學经纪人[19];而其母則是選角人員,曾參與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幾部電影,如《林尼探案集》、《走開》()及《我腳步蹣跚》()[20][21]

雷德克里夫在5歲時首次表現出對演出的渴望[22]。1999年12月,10歲的他出演了改編自查爾斯·狄更斯之小說《大衛·科波菲爾》的BBC One同名上下集電視電影,飾演主角大衛·科波菲爾[23]。他曾就讀於三間男子獨立學校[24],分別為位於倫敦切爾西紅崖廣場的日校紅崖學校[25]、位於倫敦切爾西卡多根廣場的日校蘇塞克斯府學校[24][26]及位於倫敦金融區泰晤士河北岸的倫敦市學校[27]。在第一部《哈利波特》電影上映後,雷德克里夫的學校生活變了樣,一些學生對他懷有敵意,雖然他說人們「只是試圖與飾演哈利·波特的小孩保持點距離,而非嫉妒」[28]:2

受演藝事業影響,雷德克里夫的就學時間遭到壓縮,於是請了家教老師來繼續受教。他承認,他在學校的表現並不佳,認為就學毫無用處且「非常艱難」[24]。他在2006年參加了三次普通教育高級程度證書考試,拿到了「A」的分數,但雷德克里夫選擇休學,不上職業學校或大學[29][30]。雷德克里夫沒有任何宗教信仰[17]

演藝生涯

2000年,製作人大衛·海曼向丹尼爾提議參與電影《哈利波特 - 神秘的魔法石》的試鏡,故事根據英國作者羅琳的同名小說而拍攝[31][32]。羅琳一直在尋找一個不知名的英國男演員賦予角色人性化,然而,丹尼爾的父母並不希望他為這個角色試鏡,因為根據合約要求,丹尼爾被要求在洛杉磯拍攝所有合共7集的電影,所以丹尼爾父母沒有告訴他這件事[33]。電影導演克里斯·哥倫布回想看過《大衛·科波菲爾》年輕演員的短片後說:「這就是我想要的東西,這就是哈利波特。[33]

8個月後,經過多次的試鏡,丹尼爾獲選為飾演哈利波特的演員[34]。羅琳也贊同說:「我不認為克里斯哥倫布能夠找到更好的選擇來飾演哈利。[35]」據《娛樂周刊》報道,原來最初挑選角色時,電影公司有30人組成的遴選小組,不少人認為丹尼爾並不適合演哈利波特,直到原作者羅琳見過丹尼爾後,結果一錘定音由他飾演哈利波特。

丹尼爾的父母原本拒絕了這個提議[36],但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提出簽訂讓丹尼爾在英國拍攝兩齣電影的合約[33],簽約時,丹尼爾也不確定是否會延續拍下去[37]

他的電影首次演出是在2001年的美國電影《真假情報》,根據1996年約翰·勒·卡雷的間諜小說編寫,電影在商業上獲得適度的成功[38]

丹尼爾所飾演的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於2001年發布,故事隨著小男孩哈利波特被送到霍格華茲學習魔法,認識到好朋友榮恩·衛斯理 (魯伯特·葛林飾) 與 妙麗格蘭傑 (艾瑪華森飾)。電影開畫當日與開畫周末的銷售額都打破了紀錄,門票銷售總額為974,000,000美元,成為2001年最賣座的電影,成績僅次於《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下)》,系列中最後一輯電影[38],成為商業上第2個成功。作為主角的丹尼爾收到7位數字的薪酬,但他斷言薪酬對他來說"不是那麼重要"[39],他的父母選擇將它用作投資[33]。電影收到正面的評價和留意到丹尼爾[40],《舊金山紀事報》的Bob Graham寫道:「丹尼爾使每位讀者的想像具體化,那是很奇妙的看到一個年輕主角,他是有這麼書卷味,和充滿好奇心,與連接到非常真實的情感,從莊嚴的智慧到尋找心中對快樂家庭渴望。[41]

2002年,丹尼爾為《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演出,是哈利波特系列的第2集。影評人原先看好主角的表現,但電影整體來說有兩極化的意見:《華盛頓郵報》的史蒂芬·亨特(Stephen Hunter)認為它為"大,沉悶與空洞"[42];注意到丹尼爾與他的拍擋日漸成熟,《洛杉磯時報》的作者Kenneth Turan相信小說的魔力不會成功複製到電影之中[43]。儘管如此,電影仍然贏得878,000,000美元,成為2002年全球最賣座的電影,僅次於《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44]

同年,他在舞台上的首個演出是在倫敦西區劇院的舞台劇《The Play What I Wrote》,他飾演一位名人訪客。舞台劇導演為肯尼斯·布萊納,二人都出現於《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23][45]

2004年發布的《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是哈利波特系列的第3集。電影雖然贏得系列中備受好評的一集[40],並在全球賺得$795,600,000美元,但電影於票房的表現卻是系列中最低的[38]。丹尼爾的表現被《紐約時報》的記者A. O. Scott形容為表現平平,還說是艾瑪·華森的表現領著他[46]

接著的是2005年的《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電影刷新了"哈利波特"首個開畫周末的紀錄,以及作為在英國美國的一個非開畫周末紀錄[47]。電影在全球總賺得896,000,000美元,成為《哈利波特》系列最高賣座的第二位[48]。在2005年的一個訪問中,丹尼爾提出當中的幽默成為了電影創意成功的一個原因[49]

儘管系列中前3部電影的成功,日後的經銷權進入問題時,三位主角都不確定會否簽約於最後兩輯中延續角色。然而,在2007年3月2日丹尼爾落實為最後兩輯電影簽約演出,以杜絕周刊炒作新聞指他會因為參演舞台劇《戀馬狂》而辭演《哈利波特》[50]

2006年,17歲的丹尼爾為了在人前體現他不再是一個小孩子[2],他在彼得·謝弗的舞台劇《戀馬狂》中飾演Alan Strang,舞台劇的主角[45],他是一個對馬著迷的馬廄男孩。該舞台劇自1973年在Gielgud Theatre演出以來未被重演過[33],他成為了主角。門票預售突破1,700,000英鎊,由於丹尼爾在當中有一個裸體的場景,顯著引起媒體在開售前報導的興趣[33][51]。《戀馬狂》在2007年2月27日至2007年6月9日公演[45]。丹尼爾的表現得到正面的評價[52],評論者對於他微細差別的演繹和他深度的對立角色都留下深刻的印象[53]。《每日電訊報》的查理斯·斯賓塞(Charles Spencer)寫道:「他顯示了一個戲劇性的力量和存在激動人心的舞台表現,這標誌著他的一個巨大的飛躍。」他續說:「我從沒想過身材矮小但五臟俱全的丹尼爾是一個險險的人,但作為Alan Strang... 有時他憤怒和困惑時似乎真的很可怕[54]。」製作團隊在2008年9月移師到百老匯演出,丹尼爾繼續成為主角[55][56]。他稱自己很擔心在百老匯重演角色,因為他認為美國的觀眾會比倫敦的更挑剔[57]。丹尼爾的表現獲提名到戲劇編輯人獎[58]

(從左至右) 艾瑪·華森、丹尼爾、魯伯特·葛林的足印、手印及魔杖印記。

丹尼爾在2007年的《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第5次重演角色,講述他於上一輯電影跟佛地魔對戰後回到霍格華茲。電影舉行了一個記者招待會積極回應記者的提問[40]。IGN的影評人史蒂芬·霍恩(Steven Horn)發現了的是「罕見的是電影內容比原材料還要多[59]」。《紐約每日經濟新聞》的Colin Bertram稱它為系列中最好的電影[60]。丹尼爾稱導演大衛·葉斯與女演員伊梅達·史丹頓令電影工作是系列中最有趣的一齣[61]。而丹尼爾的表現得到多個獎項的提名,並贏得2008年的《國家電影獎》的「最佳男演員表現獎」[62]。由於系列的延續及丹尼爾的名氣,他與艾瑪華森魯伯特·葛林獲邀在好萊塢的格勞曼中國劇院留下他們的手印、足印及魔杖印記[63]

丹尼爾於2007年出席電影《十二月的男孩》首映。

同年,他出現於電影《十二月的男孩》,澳洲家庭劇集講述4個孤兒,電影攝於2005年並在2007年9月中在影院發布[64];他亦在電視電影戰地淚痕》伙拍嘉莉·慕萊根演出,電影在榮軍紀念日ITV播放。電影收到大部分正面的評價[65],更有些是讚賞丹尼爾的表現,作為一個18歲的人能演到在戰鬥行動中失蹤的感覺[66][67][68]。丹尼爾表示:「對於很多跟我同齡的人,第一次世界大戰只是歷史書中的一個課題,但是我一直著迷於這個課題,我認為今時今日都是與這件事在關的,因為它曾經發生過。[69]

丹尼爾出席於《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的首映禮上。

2009年7月發布的《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是電影系列中的第6集。這輯電影確實比上一輯優勝,接連打破了當時在美國最大的午夜場次紀錄,顯示了在3,000間影院放映賺得22,200,000美元[70],並且是有史以來英國最大規模的星期三開畫日,1,305個影院中賺得7,600,000美元[71]。《混血王子的背叛》共取得933,000,000美元的門票銷售[38],並於系列中獲得最多影評人正面評價的一齣電影,讚賞電影的故事、方向、攝影、視覺效果及音樂能使人有"情感上的滿足"[72][73][74]。丹尼爾憑這齣電影在2010年的MTV電影頒獎典禮中獲得「最佳男表現獎」及「全球巨星獎」[75]

基於電影的財政及劇本的原因,最後一部小說將分拆為兩部電影,以背靠背電影製作方式拍攝[76][77],惹來追隨系列書迷的批評。丹尼爾為電影分拆辯護,指不可能把整本小說內容適切的放到只有一齣的電影中[78]。他補充說,最後一部電影的節奏是非常快,動作也很多,而上集會更穩重,集中在角色的發展,再補充說,他們把那些東西結合,那些東西不會在最後剪接中得到的[79]

丹尼爾在2010年11月於紐約市愛麗絲杜利中心出席《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上)》的首映禮。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上)》在2010年發布,劇情講述哈利、榮恩及妙麗離開霍格華茲,追蹤佛地魔的分靈體,佛地魔用以分開身體與靈魂的東西。電影於2010年11月發布,美國的電影票房收入超過950,000,000美元[38]。電影最賺錢的地方是英國,據報是歷史上開畫連續三天的最高票房紀錄,在91個市場中賺得205,000,000美元,令它成為有史以來非美國非夏季開畫的最賣座電影,並成為「第四齣最賣座的全球開畫」[80]。電影收到大部分媒體的好評[40]

丹尼爾、艾瑪·華森魯伯特·葛林出席《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下)》於倫敦的首映。

系列中最後一輯電影,《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下)》,在澳洲於2011年7月13日開始,進行全球發布。電影講述他們在霍格華茲佛地魔的追隨者對抗,及哈利波特與佛地魔的終極對決。丹尼爾與電影都大受好評[40]。《華盛頓郵報》的Ann Hornaday問:「誰能預料得到丹尼爾、艾瑪魯伯特·格林特會成為好演員嗎?[81]」;同樣地,Rex Reed說:「坦白地說,我很遺憾看到丹尼爾走出去[82]」;而《滾石雜誌》的評論者Peter Travers評價丹尼爾:「先生,演得好。[83]」當中都不乏批評,Roger Ebert說丹尼爾、愛瑪和路拔都是「被配角搶鏡了[84]」。

電影打破了票房紀錄,包括最大的午夜發布[85],及最大的發布周末[86]。《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下)》是目前所有時間最高票房紀錄的第四位,第二位的是全球票房超過1.3億的詹姆斯·卡梅倫的電影,而首位的是電影《復仇者聯盟[87]。丹尼爾承認,有些人不能將他與哈利波特這個角色分開,但他也說自己"永遠跟這個系列電影有關聯而感到自豪[88]"。儘管對這部電影有很多正面的感受,但丹尼爾沒有興趣再做更多「哈利波特」電影。在羅琳暗示她正在寫第8部作品後,他被問及是否會演出其他系列時說:「我認為這是很值得難以預測的,我覺得在一個角色花上10年是一個很長的時間。[89]」儘管在整個電影系列中花了這麼長的時間,丹尼爾稱他沒有像其他小演員那樣錯過他的童年,他說:「我演波特的時候已經有更好的生活展望[90]」。拍攝歷時一年的時間,於2010年6月結束,在拍攝的最後一天,丹尼爾面對著大部分的演員及拍攝團隊公開地哭了[91]

在2010年尾,丹尼爾在電視動畫系列《阿森一族》的一集裡聲演「恐怖樹屋XXI」一角[92]

2011年於百老匯重演的舞台劇《成功之路》,丹尼爾飾演J. Pierrepont Finch,角色曾被百老匯的資深演員羅拔·摩斯馬修·波特歷演繹過[93],而其他演員包括約翰·洛格特露絲·海明威瑪莉·費伯[94]。演員和出版商都頗受好評[95],《今日美國》評論丹尼爾最終成功沒有被同劇演員們掩蓋,但他們工作認真與和諧,並在過程中擦出火花[96]丹尼爾的表現在《紐約戲劇獎》、《劇評聯盟獎》和《外環劇評圈大獎》取得提名[97][98][99]。製作團隊本身在稍後時間收到托尼獎的9項提名[100]。丹尼爾於2012年1月1日離開舞台劇團隊[101]

丹尼爾的首齣「後哈利波特時期」的作品,是2012年上映的《黑衣女人》,電影改編自蘇珊希爾在1983年的同名小說。電影在2012年2月3日於美國加拿大發布,稍後在2月3日於英國發布。丹尼爾飾演一個男人替一位剛去世的神秘女人處理法律事務,不久後他開始經歷一些奇怪的事情,和被一個穿黑衣女人的鬼魂縈繞著[102]。他稱自己能夠成為電影的一部分是「極為興奮」,形容劇本是「寫得優美」[103]

丹尼爾的教子Mischa,Thea Sharrock的兒子,與丹尼爾共同執導舞台劇《戀馬狂》的重演,飾演亞瑟(Arthur)的兒子[104]

綜藝雜誌》確認了丹尼爾將在獨立喜劇《業餘攝影師》演出,電影改編自同名的書,由克里斯托佛·蒙格執導。故事設置於1970年,伴隨著丹尼爾所飾演的一個男人,感應到一個磨坊小鎮的民居呼召後,成為了一位攝影師,拍下各人最個人的時刻[105]

丹尼爾在2013年上映的驚慄劇集《愛殺達令》中演出,導演為約翰·克羅基達斯[106][107]。他亦為《The F Word》的Wallace一角試鏡[108]。2012年7月,電影官方公布丹尼爾會在阿歷山大·阿查的電影《Horns》中飾演角色Ig Perrish[109][110][111]。他亦為即將播放的定格動畫《Pinocchio》的角色配音,動畫導演是葛雷摩·戴·托羅[112][113]

個人生活

2005年,丹尼爾16歲的時候,英國國家肖像畫廊擺放著丹尼爾的個人畫像,成為英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非皇室成員在NPG擁有個人肖像。

2006年4月13日,斯圖亞特·皮爾森·萊特所畫的丹尼爾個人畫像在皇家國立劇院的新展覽開幕作首次亮相,畫像其後移至NPG擺放[114]

2008年,丹尼爾透露自己患有輕度的神經系統疾病 - 動作協調能力喪失症,動作協調能力障礙有時會變得很差,使他即使讀書寫字替自己綁上鞋帶也無法完成,丹尼爾說「我在學校有一段很困難的時候,所有東西都是廢話,我沒有可以識別的天賦才能[115] 」。

2010年8月,丹尼爾發現自己過於依賴酒精,於是戒掉喝酒習慣[116]

2012年,丹尼爾表示,「我認為自己是猶太人及愛爾蘭人,儘管我事實上是英國人[17]。」他還說,「我是個無神論者,當宗教開始影響立法的時候,我會是個激進的無神論者[117]。」他並且為自己作為猶太人而感到自豪[118][119][120]

丹尼爾一直是英國工黨的支持者[121],但在2010年英國大選之前,他表示贊同自由民主黨領袖尼克·克萊格的政見,他公開地支持英國自由民主黨[122]。然而在2012年,丹尼爾轉向效忠英國工黨領袖文立彬[121],原因是他對尼克·克萊格及英國自由民主黨在2010年英國聯合政府的表現感到失望。

興趣方面,丹尼爾是地下音樂[123]朋克搖滾[124][125]的支持者,同時他熱衷於板球運動,包括板球運動員沙奇·德魯卡的追隨者[126][127]

他對寫短篇小說及詩歌也有一種熱情[128]。2007年11月,丹尼爾以筆名Jacob Gershon (以他中間的名字與他母親猶太版本的娘家姓氏)在地下時尚雜誌《Rubbish》發表了幾首詩[120][128]

丹尼爾很享受跟《哈利波特》的同伴 - 飾演馬份的湯姆·費爾頓[123][129]的友誼,他們並跟丹尼爾的家人緊密團結,他歸功於他們保持他的立場[130]

談到同性戀恐懼,丹尼爾在2009年開始為特雷弗爾計劃拍攝公共服務宣傳片,推廣預防同性戀青少年自殺的意識[131][132]。他首次了解到該會的工作是於2008年的百老匯舞台劇《戀馬狂》[132]並在財政人作出捐助[133]。他在2010年的一個訪問中表示:「我很討厭那些對男同性戀者和女同性戀者及雙性戀者沒有包容的人,現在我能夠提供真正幫助或為這件事做點事,我感到自己在非常幸運的位置上。」於同一個訪問中,他亦說到公眾人物倡導平等權利的重要性[132]。他認為參與這些事是他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131]。對於他在組織中的工作,他獲頒「英雄獎2011」。

根據報導,丹尼爾演出首齣《哈利波特》電影已賺得1,000,000英鎊[39],並在第六集賺得15,000,000英鎊[24],但來源均不同意於他的個人財富。他出現於星期日泰晤士報2006年富豪榜中,估計他的個人財富達到14,000,000英鎊,使他成為英國最富裕的年輕人之一[134]。在2009年3月,他在富比士的「最有價值年輕明星排行榜」中排列第一[135],並在4月每日電訊報量度他的淨資產為30,000,000英鎊,成為了英國第12位最富有的年輕人[136]在2009年末的時候,丹尼爾成為了最富有的少年人[24]

2010年2月,丹尼爾成為好萊塢最高薪酬男影星[137],並以780,000,000英鎊位列《富比士》12月好萊塢最高薪酬演員名單的第五位,[note 1] (主要因為《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於該年上映)[138]。儘管之前有預測指丹尼爾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總共已累積70,000,000英磅收入時[136],據報導他是僅在2010年賺得£28,500,000英鎊的演員,這使他比威廉王子哈利王子更富有[139]。儘管他擁有很多財富,丹尼爾說他並沒有提升自己的口味,他主要的支出都是用來購買書籍,他說:「我看很多書的[140]。」他還表示金錢永遠不是他生活的重點[24]

2012年1月,丹尼爾說他跟製片助理Rosie Coker關係發展中,2014年4月,公開已與大自己5歲的女演員Erin Darke交往2年[141]

作品列表

電影

年份 標題 角色 附註
2001 驚爆危機 Mark Pendel
馬克·潘德爾
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 Harry Potter
哈利·波特
在美國和印度記為《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
2002 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
2004 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
2005 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
2007 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
12月的男孩 Maps
麥普司
2009 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 Harry Potter
哈利·波特
2010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 I
2011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 II
2012 顫慄黑影 Arthur Kipps
亞瑟·基普斯
2013 愛殺達令 Allen Ginsberg
艾倫·金斯堡
魔角 Ig Perrish
伊格·派瑞許
2014 好友戀習簿 Wallace
華勒斯
2015 姐姐愛最大 The Dog Walker
沃克
怪物 Igor
伊果
2016 屍控奇幻旅程 Manny
曼尼
出神入化2 Walter Tressler
華特·崔斯頓
絕對統治 Nate Foster
奈特·福斯特
2017 逃出亞馬遜 Yossi Ghinsberg
尤奚·金柏格
2018 60分鐘危機倒數 Sean Haggerty
西恩·漢格迪
2019 摩比小子大电影 Rex Dasher
雷克斯·達瑟
配音
2020 玩命Online:雙槍對決 Miles Cassonva
麥爾斯·卡森瓦
鑰命監獄 Tim Jenkin
提姆·詹金

電視

年份 標題 角色 附註
1999 塊肉餘生記 Young David Copperfield
年輕的大衛·科波菲爾
電視電影
2005 《Foley and McColl: This Way Up》 交通督導員/他自己
2006 臨時演員 他自己 單集:「Daniel Radcliffe」
2007 戰地淚痕 John Kipling
約翰·吉卜林
電視電影
2010,2014 辛普森家庭 Edmund,Diggs
艾德蒙,迪格斯
配音
2集:「Treehouse of Horror XXI」與「Diggs」
2010 QI 他自己 客串
單集:「Hocus-Pocus」
2012 週六夜現場 他自己/各種人物/主持人 單集:「Daniel Radcliffe/Lana Del Rey」
2012 機器雞 Mullet Kid/Thomas the Tank Engine
鯊魚小子/湯瑪士小火車
配音
2集:「Hemlock Gin and Juice」
2012–2013 菜鳥醫生日記 Dr. Vladimir Bomgard (Young)
年輕的佛拉基米爾·邦加德醫生
主要演員;迷你劇
2012, 2015 新聞問答 他自己/主持人 2集
2015 馬男波傑克 他自己 配音
單集:「Let's Find Out」
Only Connect 他自己 兼附加問題的撰寫者
遊戲改變者 Sam Houser
山姆·浩瑟[142]
電視電影
2017 機器雞 Gareth
加瑞斯
配音
2集:「The Robot Chicken Walking Dead Special: Look Who's Walking」
2019 奇蹟締造者 Craig 主演
你以为你是谁 他自己 第十六季第一集

舞台劇

年份 標題 角色 地點
2002 The Play What I Wrote 遊客 溫德姆劇院
2007 戀馬狂 Alan Strang
艾倫·史特朗
吉爾古德劇院
2008–2009 布羅德赫斯特劇院
2011–2012 一步登天 J. Pierrepont Finch
J·皮爾龐特·芬奇
阿爾菲爾德劇院
2013 伊尼什曼島的瘸子 Billy Claven
比利·克雷文
諾艾爾·科沃德劇院
2014 科特劇院

MV

年份 標題 角色 創作者 附註
2012 《Beginners》 各種人物 Slow Club
2016 《Demolisher》 - Behind Her Savage Killing 導演和剪輯

獎項和提名

年份獎項類別項目結果
2001 廣播影評人協會獎[143] 最佳新人 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 提名
好萊塢女記者俱樂部[144] 年度最佳發掘男青年 獲獎
MTV電影大獎[145] 最佳突破演出 提名
青年藝術家獎[146] 最佳劇情片群戲(與全體演員共享) 提名
2005 廣播影評人協會獎[147] 最佳新人 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 提名
2006 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 提名
MTV電影大獎[148] 最佳銀幕團隊(與魯伯特·葛林特艾瑪·華森共享) 提名
最佳英雄 提名
2007 國家電影獎[62] 最佳男演員 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 獲獎
2008 帝國獎[149] 最佳男主角 提名
MTV電影大獎[150] 最佳接吻(與梁佩詩共享) 提名
土星獎[151] 最佳新人演出 提名
2009 Broadway.com觀眾獎[152] 百老匯最喜愛男主角 戀馬狂 獲獎
最喜愛突破演出 獲獎
劇評人獎[58] 卓越戲劇演員 提名
戲劇聯盟獎[153] 傑出表現獎 提名
2010 J-14青少年象徵獎[154] 象徵性影星 不適用 提名
MTV電影大獎[75] 最佳演出 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 提名
全球巨星 不適用 提名
2011 Broadway.com觀眾獎[155] 百老匯最喜愛男主角 一步登天 獲獎
最喜愛舞台配對(與約翰·拉洛奎特共享) 獲獎
外批評家獎[97] 傑出音樂劇男演員 提名
戲劇聯盟獎[98] Distinguished Performance Award 提名
劇評人獎[99] 傑出音樂劇男演員 提名
做某事獎[156] 影視明星 不適用 提名
MTV電影大獎[157] 最佳接吻(與艾瑪·華森共享)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 I 提名
最佳打鬥(與魯伯特·葛林特、艾瑪·華森共享) 提名
最佳男演員 提名
尖叫獎[158][159] 最佳幻想男演員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 II 獲獎
最佳群戲(與全體演員共享) 提名
青少年票選獎[160] 必選科幻或奇幻類男演員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 I 提名
必選電影接吻場景(與艾瑪·華森共享) 獲獎
必選暑期電影男星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 II 獲獎
2012 全美民選獎[161] 最喜愛電影群戲(與全體演員共享) 獲獎
最喜愛電影男主角 提名
最喜愛電影明星(25歲以下) 提名
兒童票選獎 最喜愛電影男主角 提名
葛萊美獎[162] 最佳音樂劇專輯(與約翰·拉洛奎特、羅伯特·舍爾、法蘭克·洛瑟共享) 一步登天 提名
MTV電影大獎[163][164] 最佳男演員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 II 提名
最佳演員(與魯伯特·葛林特、艾瑪·華森、湯姆·費爾頓共享) 獲獎
最佳英雄 獲獎
2013 魅力獎 年度人物 不適用 獲獎
詹姆森帝國獎[165] 帝國英雄獎 不適用 獲獎

注釋

  1. 指他們出現於電影中所牽涉的金額,並非他們的個人收入

參考資料

  1. . Internet Broadway Database. [2014-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8).
  2. . Heat World. Bauer Media Group. [2011-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2).
  3. Blackhall, Sue. . John Blake Publishing. 2014. ISBN 9781784182410.
  4. Pfefferman, Naomi. . Jewish Journal. October 8, 2013 [April 24,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4).
  5. Hattenstone, Simon. . The Guardian. November 23, 2013 [May 23,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2). Daniel Radcliffe: "Well, I am Jewish. My mum's Jewish. I'm Jewish by blood"
  6. Pfefferman, Naomi. . Jewish Journal. October 11, 2017 [April 22,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1).
  7. Vaitsblit, Hannah. . Tablet Magazine. October 29, 2015 [April 22,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2).
  8. Kline, Jennifer. . The Jewish Week. August 15, 2016 [July 2,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2).
  9. Bloom, Nate. . J. The Jewish News of Northern California. December 22, 2006 [July 2,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10. . . 2006-12-06. Nine Network.
  11. Hicklin, Aaron. . Out.com. 2013-02-11 [2013-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12. . IrishCentral.com. [2015-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5).
  13. . JTA - Jewish news. 2016-08-16 [2018-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3).
  14. Barker, Lynn. . Teen Hollywood. 2011-07-12 [2013-02-13].
  15. Neophytou, Nadia. . Channel24 (Johannesburg). 2012-07-22 [2013-02-13].
  16. . . 第15季. 第3集. 2008-12-01. Bravo.
  17. Reader, Dotson. . Parade (New York). 2012-01-07 [2012-04-08].
  18. Maron, Marc. . WTF with Marc Maron Podcast. [2015-11-16].
  19. Kasriel, Alex; Rhodes, Emily. . The Jewish Chronicle. 2006-12-22 [2012-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25).
  20. Edwardes, Charlotte. . Evening Standard. June 27, 2013 [April 22,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2).
  21. Somper, James. . The Jewish Chronicle. February 2, 2017 [April 22,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1).
  22. . BBC News. 2007-03-02 [2011-05-27].
  23. Roberts, Sheila. . Movies Online. 2007-09-10 [2011-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11).
  24. Kaplan, James. . Parade. Parade Publications. 2009-06-28 [2011-05-27].
  25. Williams, Sally. . The Telegraph. 2016-07-01 [2017-07-05].
  26. . Independent Special Boarding International.
  27. Williams, Sally. .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2012-02-09 [2012-11-03].
  28. Garfield, Simon. . Details. 2007-06 [2011-05-27].
  29. Vineyard, Jennifer. . MTV. 2007-07-10 [2011-05-27].
  30. Farndale, Nigel. . The Telegraph (London: The Telegraph). 2012-11-26 [2013-06-21].
  31. McLean, Craig. . Sunday Herald (Herald & Times Group). 2007-07-15 [2007-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18).
  32. Koltnow, Barry. . East Valley Tribune. 2007-07-08 [2007-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1).
  33. . The Independent (London: Independent Print Limited). 2007-03-04 [2011-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
  34. . BBC News (BBC). 2000-08-21 [201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
  35. Sussman, Paul. . CNN. 2000-08-22 [2007-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
  36. .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2011-11-22 [2011-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26).
  37. Daly, Steve. . Entertainment Weekly (Time Warner Inc). 2007-07-11: 2 [201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1).
  38. . The-Numbers.com. Nash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201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7).
  39. . The Times (UK). 2001-11-03.
  40. . Rotten Tomatoes. Flixster. [201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
  41. Graham, Bob. .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Hearst Communications Inc). 2002-05-31 [2011-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
  42. Hunter, Stephen. . Washington Post. 2002-11-14 [2011-10-15].
  43. Kenneth Turan. . Los Angeles Times. 2002-11-15 [2007-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2-28).
  44. . Box Office Mojo. [2011-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7).
  45. Nathan, John. . Playbill. Playbill, Inc. 2006-11-02 [2011-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8).
  46. Scott, A. O. . The New York Times. 2004-06-03 [2007-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25).
  47. Gray, Brandon. . Box Office Mojo. 2005-11-21 [2011-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
  48. . Box Office Mojo. [2011-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2).
  49. . IGN. 2005-11-15 [2011-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
  50. . MTV. 2007-03-02 [201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0).
  51. . BBC News (BBC). 2006-07-28 [2007-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1).
  52. . Contact Music. 2007-06-05 [2007-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15).
  53. Burchell, Kenzie. . MSNBC (NBCUniversal). 2007-02-28 [2007-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8).
  54. Spencer, Charles. . The Daily Telegraph (UK: Telegraph Media Group Limited). 2007-02-28 [2011-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8).
  55. Vineyard, Jennifer. . MTV. 2007-09-04 [200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6).
  56. Nathan, John. . Playbill. Playbill, Inc. 2007-06-09 [2011-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4).
  57. Nichols, Michelle. . Thomson Reuters. Reuters. 2007-09-05 [2011-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4).
  58. . Drama Desk. 2009-04-27 [2011-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3).
  59. Horn, Steven. . IGN. 2007-07-10 [2011-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4).
  60. Bertram, Colin. . New York Daily News (Mortimer Zuckerman). 2007-07-14 [2011-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
  61. . IGN UK. [2011-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5).
  62. . National Movie Awards. [201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9).
  63. . KCBS-TV. CBS. 2007-07-09 [2007-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64. Daly, Steve. .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7-07-27 [201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
  65. .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66. Buckman, Adam. . New York Post. 2008-04-17 [2009-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5).
  67. Wiegand, David. .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Hearst Corporation). 2008-04-19 [2009-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
  68. Flynn, Gillian. .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8-04-11 [2011-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
  69. . IGN. 2006-08-28 [2011-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
  70. Rosenberg, Adam. . MTV. 2009-07-15 [201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5).
  71. Grey, Brandon. . Box Office Mojo. 2009-07-16 [201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8).
  72. Yamato, Jen. . Rotten Tomatoes (Flixster). [2011-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
  73. . Rotten Tomatoes (Flixster). [2011-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
  74. .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1-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
  75. . MTV. 2010-05-12 [201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20).
  76. Malvern, Jack. . The Times. 2008-03-14.
  77. Richards, Olly. . Empire. Bauer Consumer Media. 2008-03-14 [2008-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0).
  78. . Total Film. Future Publishing Limited. 2011-05-09 [201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
  79. Nordyke, Kimberly. . Hollywood Reporter. 2010-11-26 [201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
  80. Subers, Ray. . Box Office Mojo. 2010-11-21 [201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9).
  81. Hornaday, Ann. . The Washington Post. 2011-07-13 [2011-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
  82. Reed, Rex. . New York Observer. 2011-07-12 [2011-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30).
  83. Travers, Peter. . Rolling Stone. 2011-07-13 [2011-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
  84. Ebert, Roger. . Chicago Sun-Times. 2011-07-13 [2011-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3).
  85. Gray, Brandon. . Box Office Mojo. 2011-07-16 [2011-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01).
  86. Gray, Brandon. . Box Office Mojo. 2011-07-18 [2011-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31).
  87. . Box Office Mojo. [2011-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1-07-16).
  88. Winning, Josh. . Total Film. Future Publishing Limited. 2010-11-18 [201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
  89. Dowd, Lisa. . Sky News (British Sky Broadcasting). 2010-11-10.
  90. Calhoun, Dave. . Time Out. Time Out Group Ltd. [201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8).
  91. Ditzian, Eric. . MTV. 2010-06-21 [201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9).
  92. Ward, Kate. .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0-11-08 [2011-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0).
  93. Itzkoff, David. . The New York Times. 2010-04-15 [2011-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8).
  94. Rooney, David. . Hollywood Reporter. 2011-03-27 [2011-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7).
  95. . Oneindia.in (Greynium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Pvt. Ltd). 2011-03-29.
  96. Gardner, Elysa. . USA Today. 2011-03-27 [2011-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9).
  97. . BroadwayWorld.com. 2011-04-26 [2011-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04).
  98. Gans, Andrew. . Playbill. Playbill, Inc. 2011-05-20 [2011-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4).
  99. . Drama Desk. [2011-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3).
  100. . USA Today (Gannett Co. Inc). 2011-05-03 [2011-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06).
  101. Broadway.com Staff. . Broadway.com. Broadway.com Inc. 2011-09-07 [2011-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30).
  102. Zakarin, Jordan. . Huffington Post (USA: HuffingtonPost.com Inc). 2011-04-11 [2011-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6).
  103. . BBC News (BBC). 2010-07-19 [201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
  104. Fulton, Rick. . The Daily Record. 2011-09-30 [2011-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4).
  105. Snieder, Jeff. . Variety (Reed Business Information). 2011-02-15 [2011-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19).
  106. Chen, Joyce. . Daily News (New York). 2012-02-01 [2012-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4).
  107. . MTV. [2012-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6).
  108. . HollywoodReporter.com. [2012-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9).
  109. . HollywoodReporter.com. [2012-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5).
  110. . Ew.com. [2012-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9).
  111. . Guardian.co.uk. [2012-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1).
  112. . Collider.com. [2012-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5).
  113. . DigitalSpy.co.uk. [2012-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4).
  114. .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2006-04-11 [2007-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23).
  115. Friedman, Emily. . ABC News. 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 2008-08-19 [2011-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14).
  116. Singh, Anita. .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2011-07-04 [201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
  117. Final. . Television New Zealand. TVNZ. 2012-02-12 [2012-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8).
  118. Sessums, Kevin. . The Daily Beast. The Newsweek Daily Beast Company. 2009-01-26 [2018-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7). Daniel Radcliffe: "My dad is Northern Irish and my mum is Jewish. That’s working blood. Though I am not religious in the least, I am very proud to be Jewish."
  119. Singh, Anita. .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Telegraph Media Group Limited). 2009-06-04 [2009-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06).
  120. McLean, Craig. . The Guardian (London: Guardian News and Media Limited). 2009-07-04 [2009-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9).
  121. Quinn, Ben. . The Guardian (London). 2012-02-06 [2012-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18).
  122. Stanton, Pete. . Moviefone. AOL Inc. 2010-03-24 [2011-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3).
  123. . Cinemanía. July 2009.
  124. Norwich 2005,第120–121页
  125. . NME. 2007-07-20.
  126. Pidd, Helen. . The Guardian (London: Guardian News and Media Limited). 2007-09-07 [2007-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13).
  127. Bansal, Robin. . Hindustan Times. 2011-07-15 [2011-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04).
  128. .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Telegraph Media Group Limited). 2009-07-11 [2011-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1).
  129. . . 第16系列. 第22集. 7:40–19:40 记录于. 5 July 2009. BBC One.
  130. Singh, Anita. .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Telegraph Media Group Limited). 2008-09-03 [201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17).
  131. Powers, Lindsay.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1-03-21 [2011-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
  132. . New York Daily News (Mortimer Zuckerman). 2010-02-27 [2011-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
  133. . The Trevor Project. 2009-08-10 [2011-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1).
  134. Coates, Sam; Asthana, Anushka. . The Times (London). 2006 [2011-05-31].
  135. Burman, John. . Forbes (Forbes.com LLC). 2009-03-10 [2011-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0).
  136. Knapton, Sarah. .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Telegraph Media Group Limited). 2009-04-27 [2011-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8).
  137. . BBC News (BBC). 2010-02-05 [2011-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6).
  138. . Forbes (Forbes.com LLC). 2010-12-20 [2011-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30).
  139. . Daily Mail (UK: Associated Newspapers Ltd). 2010-10-16 [2011-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1).
  140. Maddocks, Fiona. . London Evening Standard. 2007-02-02 [2010-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20).
  141. Bull, Sarah. Daniel Radcliffe on girlfriend Rosie Coker: 'She's far too good for me!' | Mail Onl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31 January 2012. Retrieved 6 February 2012.
  142. Makuch, Eddie. . GameSpot. CBS Interactive. 2015-04-22 [2015-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3).
  143. . Broadcast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2011-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7).
  144. . World Entertainment News Network. 2001-12-06.
  145. Mancini, Robert. . MTV. 2002-04-23 [2011-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7).
  146. . Young Artist Awards.
  147. . Broadcast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2011-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9).
  148. Carroll, Larry. . 2006-04-24 [2011-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9).
  149. . Empire. Bauer Media Group. 2008-02-04 [2011-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1).
  150. Adler, Shawn. . MTV. 2008-05-06 [2011-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5).
  151. Weinberg, Scott. . Moviefone. AOL Inc. 2008-02-20 [2011-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2).
  152. Broadway.com Staff. . Broadway.com. 2011-05-22 [2011-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0).
  153. Broadway.com Staff. . Broadway.com. 2011-04-21 [2011-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0).
  154. . J-14 magazine. Bauer Teen Network. 2010-09-14 [2011-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2).
  155. Broadway.com Staff. . Broadway.com. 2011-05-15 [2011-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5).
  156. . VH1. 2011 [201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4).
  157. MTV Movie Award Staff. . MTV. 2011-05-03 [2011-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5).
  158. . Spike TV. [201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6).
  159. . Spike TV. [201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06).
  160. Votta, Rae. . Huffington Post (HuffingtonPost.com Inc). 2011-06-29 [2011-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1).
  161. . TVbythenumbers. Zap2it.com. 2011-11-08 [2012-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5).
  162. . National Academy of Recording Arts and Sciences. 2011-12-02 [2011-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04).
  163. .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2-06-03 [2012-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6).
  164. . [2015-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0).
  165. . Jameson Empire Awards 2013. [2013-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4).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