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式飛行艇

九七式飛行艇(編號H6K)是日本海軍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使用的飛艇,主要用於海上巡邏偵察,對水面或陸上目標進行轟炸以至運輸物資等任務,因為當時日本海軍以美國海軍為假想敵,認為在美日開戰時應該要有海上長程偵察機而於1933年委託川西重工研製,1938年試飛成功後投產。

H6K九七式飛行艇
九七式飛行艇
類型飛艇
生產公司川西重工
設計者橋口義男/菊原靜男
首次飛行1936年3月
退役1945年
主要用戶大日本帝國海軍
生產數量179架

基本資料

  • 機長: 25.6米
  • 翼展: 40米
  • 機高: 6.27米
  • 翼面積: 170平方米
  • 空重: 11,707公斤
  • 最重: 17,000公斤
  • 發動機: 4部風冷式三菱金星五三型發動機(1,300匹馬力)
  • 最快時速: 385公里/小時
  • 航程: 4,940公里
  • 昇限: 9,610米
  • 爬昇率: 1,000米/分鐘
  • 武裝:4支機頭7.7毫米口徑九七式機槍+一支20毫米口徑九九式機炮+1,000公斤炸彈或魚雷
  • 乘員:9人

主要型號(九七式二三型)

九七式輸送飛行艇
  • 九七式一號(H6K1)

九七式原型機

  • 九七式一一型(H6K2)

初期生產型

  • 九七式二二型(H6K4)

九七式生產量最多的型號,改用1,097匹馬力的金星四六型發動機

  • 九七式二三型(H6K5)

改用金星五三型發動機

  • 九七式輸送飛行艇

九七式的運輸機型,也可以作為17座位客機使用

設計特點

九七式飛行艇的機身為船形以便在水上漂浮,主翼是高展弦比高肩翼,但這都是飛行艇常有的設計,整體來講九七式的設計平平無奇。

實戰

被盟軍戰機擊中著火的九七式飛行艇

九七式投產時中日戰爭已經爆發,故首先用於中國沿海地區的長程偵察任務,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用於在南太平洋地區,部署在印尼的九七式曾偵察過澳洲,九七式雖然有著航程遠的優點但速度慢,當盟軍新式戰鬥機出現後損失慘重,漸被二式飛行艇取代

使用國家

相關條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