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嶷琴派

末民初之際,在北京出現了一個新的古琴流派--九嶷派。九嶷派的名稱源自近代著名琴家楊時百宗稷),其號九嶷山人民國初年在北京以九嶷琴舍招收弟子,故名。因此一般琴人都將楊宗稷視爲九嶷琴派之創始人。

代表人物

九嶷琴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楊宗稷,楊宗稷師事京城著名琴家黃勉之。黃勉之先後就學於廣陵金陵等派的琴家,從文獻和前輩琴家的記述來看,他的演奏風格和楊宗稷並不一致。因此,黃勉之雖然是九嶷琴派始祖楊宗稷之師,但他的風格卻和楊宗稷並不相同。 黃勉之(1853-1919)是江蘇江寧人,早年曾師從浙江蕭山的琴家陶夢蘭學琴。因空塵和尚不熟俗家弟子,黃勉之爲了學琴專門出家兩年,學成後還俗。正因如此,也有琴人將九嶷派看成是廣陵派的一個分支。黃勉之自己也“時時自稱其法得廣陵正宗”。黃勉之是清末在北京最有影響的琴師,擅長的琴曲有《漁歌》《梅花三弄》《漁樵問答》《平沙落雁》等。 楊宗稷(1865-1933),字時百,號九嶷山人,湖南寧遠人,清末貢生。在家鄉曾學過琴,到北京後又繼續向黃勉之學琴。現代著名古琴大師管平湖曾從其學,其子楊葆元亦能琴。其他弟子中指明的還有李靜(伯仁)、關仲航等。

代表著作

琴學叢書》是楊時百先生編纂的一部琴學專著。曲譜部分有32首,附有工尺板眼。對《幽蘭》《廣陵散》等久已絕響的傳統名曲也作了點拍的嘗試。

琴曲鏈接


琴譜鏈接

參考文獻

  • 章華英《古琴》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