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巴佬

鄉巴佬英語:),也称土包子,日常生活俗语之一,指见世面少、无知或过时土气的人。此词可用于批评别人,也可用于自嘲。

解释

这个俗称本来是指居住於鄉村地區的人,以區別居於都市的居民。由於居於農村的人一生中大部份時間都只在附近地區活動,所見所聞通常只局限於附近的地區,見識往往不如居於城市的人,導致後來「鄉下人」一詞就有了貶義,主要是没见过世面,老土之类的含义。此词可用于批评别人,也可用于自嘲。

各地

東北

中国东北地区,乡下人亦常被称为“老倒子(Lǎo dǎo zi)”[1]。“老倒子”一词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东北地区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对农村人的一种俗称,这个称谓不但包含歧视和侮辱的意思,还带有非常强烈地调侃意味[2]

广东及香港

不同地區對「鄉下人」的定義有所差異,如廣東人把乡下人稱為「大鄉里」(「鄉里」本來是同鄉的意思),如「大鄉里出城」是指沒見過世面的人看見自己未見過的事物就覺得大開眼界。

上海

上海人口中的“阿乡”或者“巴子”,本身并非地域歧视的意思,而是指举止不文明,综合素质较低,与现代都市格格不入的人。然而却被不少不了解上海人和上海文化的人误解,由此导致了上海人遭到中国大陆其他地区部分民众的负面观感。一般,上海人评价某个人“乡下人”与否,主要指的“讲不讲卫生”、“是否懂规矩”或者“是否开眼界”等等素质差异。实际上,一个上海人如果遇到另一个上海人举止不文明、言行冒失,也会说“乡下人”。[3]

 中華民國

台灣,此類人稱之為「鄉巴佬」或「樁腳俗」。城裡人有時也會被稱做「城市鄉巴佬」、「都市俗」,因為他們多「吃過豬肉,沒看過豬走路」,有时候因为生活在现代社会、工业化年代裡,对于森林、海洋等大自然的很多东西较为疏远,由此对于这方面的很多知识、现象相当无知。

參見

參考資料

  1. 来源:北国网;编辑:朱峰. . 腾讯网>新闻中心>辽宁>正文. 2007年10月25日 [2007年10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12日) (中文(简体)‎).
  2. 作者:一息尚存;来源:乌有之乡. . 乌有之乡数据库>文章中心>文艺新生>正文. 2011年11月30日 [2011年11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6日) (中文(简体)‎).
  3. . 东方网. 2014-04-16 [2014-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