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隐楼

书隐楼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黄浦区天灯弄77号,是上海市区仅存的一座较为完整的大型清代建筑[1],也是上海市唯一一座私产性质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它由榜眼沈初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所建,他担任过《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军机大臣、江西学政、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书隐楼占地面积为2272平方米[3]:57,建筑面积为2107.52平方米。[4]

书隐楼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 中国上海市黄浦区天灯弄77号
分类古建筑
时代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登录1987年11月17日

历史沿革

书隐楼由浙江平湖的榜眼沈初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所建,他担任过《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军机大臣、江西学政、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5]:57。后转给陈氏。明末清初,陈氏家族家道中落,陆明随后收购了此楼。[6]清嘉庆四年(1799年),沈氏家族将其转售给了赵氏[7]:154;光绪七年(1881年),赵氏家族将其转售给力航海贸易家郭绅,现仍为郭氏后裔私宅[8]:228文化大革命时,其大厅中被工厂占用,而且工厂设计并不合理,10余米高的砖墙大约开裂了20余厘米,破坏严重[3]:58[6]。此后书隐楼西部新建的房屋导致整座建筑地基下沉,封火墙[lower-alpha 1]开裂,房屋倾斜,但后方的双层楼房仍然完好无损。[2]

20世纪50年代,北京建筑科学院太湖流域居民调查组的工作人员曾参观过书隐楼,他们认为这样精致的民间宅第在太湖流域很罕见。[6]1987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将书隐楼列为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154,1995年,区人民政府对其展开了初步的修复,2004年市文管会再次对其进行修复。[2]虽然经过政府人员的多次修复,但建筑依旧损毁严重。梁上的饰件和木雕等物已经无法修复,栏杆、隔窗、漏窗和匾额等物被乱扔在地上,随处可见[9]。2014年,台风威马逊还刮塌了书隐楼的几间厢房[10]新闻晨报曾经表示由于修复耗资巨大,而产权又不属于国家,对象是一所私宅,所以全面整修的方案很难通过[11],而郭氏后人曾经表示称“‘书隐楼’损坏非我郭氏的人之过,乃‘文革’中建厂、造反冲击之过也”。[4]

建筑结构

书隐楼的平面布置为三合院型,共有五进和70多个房间,前部的一至三进设有大厅、轿厅、船厅[lower-alpha 2]、话雨轩和戏台[13]:26,后部的四进与五进则置有二进式的双层楼房和居住楼等,整个建筑四周被3.6丈高的封火墙包围。位于第四进的藏书楼为五开间,楼上所悬的匾额“书隐楼”由沈初建立。[2]

书隐楼的砖雕艺术尤为珍贵,楼前的仪门头刻有“周文王访贤”的长卷砖,门头上有一块匾额,上题“古训是式”,匾额两旁刻有“王母骑青鸾翱翔云间”、“穆天子朝观西王母”和“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的三组砖雕。花厅旁的花墙洞门上则刻有另一幅砖雕“凤穿牡丹”,门框边刻有松鼠和葡萄。墙上的漏窗,“骑马逐鹿”和“二仙游山”两个立体镂雕图案中心。书隐楼的东部和西部各有两块砖雕屏风墙,东墙刻有“三星祝寿”图,西墙上镌“八仙游山”图,此外周边还刻有图案“福寿”。除了砖雕外,木雕同样很出彩。木雕的题材包括风景、三国故事等等,分布范围包括梁枋、斗拱等处。[2]

地理位置

书隐楼的所在地——天灯弄在上海的位置

参见

注释

  1. 又名风火墙
  2. 又名花篮厅[12]:162

参考来源

  1. . 上海建筑施工志.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2016-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5).
  2. . 上海名建筑志.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2009-10-26 [2016-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6).
  3. 陈协堂; 刘椿.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8.
  4. 陆其国. . 上海档案信息网. 2013-05-06 [2016-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1).
  5. 郭俊纶. . 古建园林技术. 1988, (1) [2016-12-09]. ISSN 1000-72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3).
  6. 唐芸萍. . 上海档案信息网. 唐芸萍2008-06-10 [2016-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1).
  7. 薛顺生; 娄承浩. .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 ISBN 9787560823652.
  8.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3.
  9. 徐和平. . 上海工艺美术. 2003, (2) [2016-12-10]. ISSN 1005-071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2).
  10. 郑黎. . 新华社. 2004-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3).
  11. . 新闻晨报. [2014-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7).
  12. . 文物出版社. [2016-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1).
  13. 顾启良. .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2. ISBN 7-80514-818-X.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