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低谷

人工智能低谷又称“AI之冬”、“人工智能之冬”,[1]这一词由经历过1974年经费削减的研究者们创造出来。它指称人工智能史上一段资金及学术界研究兴趣都大幅减少的时期(1987年—1993年)。[2]这个称呼源自核冬天这个术语的使用。[3]人工智能领域经历过好几个技术成熟度曲线,紧接着是失望及批评,以及研究资金断绝,紧接着在几十年后重燃的研究兴趣。1974-80及1987-93是两个主要的低谷时期,其他还有几个较小的低谷,包括:

  • 1966年:机器翻译的失败。
  • 1970年:联结主义的放弃。
  • 1971-75年: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卡内基美隆大学所进行的语音辨识研究遭到挫折。
  • 1973年:英国的人工智研究受到莱特希尔对国会的报告所影响而大幅减少。
  • 1973-74年: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削减对人工智能的学术研究。
  • 1987年:Lisp机器市场的萎缩。
  • 1988年:国家战略计算计划取消对AI研究的新花费。
  • 1993年:专家系统逐渐达到极限。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第五代计算机计划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资料

  1. . [201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9).
  2. (PDF). 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2016年12月.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8-24).
  3. Crevier 1993, p. 20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