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起源論

人類起源的論點,在演化論發表以前人們多數認同自然發生論創造論,而目前主流學界的看法認為,人類及所有的動物都是演化而來的。創造論及自然發生論則為一部分宗教或民間其他人士所相信。

演化論

演化論查尔斯·达尔文首先提出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1],该理论认为人类是起源于类人猿,人类是从灵长类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一步一步发展而来。通過近两百年的各种科學驗證,这一假說已经成為了理论,它得到了絕大多數生物學家、地質學家、人類學家及考古学家的支持,但同时这一理论至今仍然受部分基督教信仰者的反对[2]

對於現代人類的起源,又有單地起源說(或「現代人類晚近非洲起源說」)和多地起源說兩種不同學說。西方學術界近年已開始棄用舊有的人種分類法[3],但仍有多地起源說等人种分类法在流行当中,例如中南大學在2019年和2020年就有兩項研究表明蒙古人種在遺傳特徵上有其明顯的獨特性,並認為其起源與非洲起源說有所衝突[4][5]

演化論受一般大眾、學者、開明宗教人士以及科學界支持,絕大多數的科學社群和學術團體,都認為演化論是唯一能完全滿足在生物學古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人類學及其他各領域中所觀察到的現象的理論。[6][7][8][9][10]一項在1991年所作的蓋洛普民調顯示,只有大約5%的科學家(包括生物學領域以外的其他科學家)認為自己是創造論者。[11][12]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反對演化論且經過科學方面同行審查的論文,名列科學與醫學期刊搜尋引擎PubMed當中[13]

已經無效的理論

自然發生論

又稱無生源論,或簡稱自生論[14],認為生物是直接由死物或無生命物質而自然產生出來的[15][16],例如腐肉生蛆、腐草化螢、泥沙生青蛙等。[17][18]

包含古希臘、古埃及、古中國在內的古代社會普遍相信此說法,如古希臘自然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認為魚類由淤泥和沙礫發育而成;古中國文獻亦有《荀子·勸學》:「肉腐出蟲,魚枯生蠹。」、蘇軾〈范增論〉:「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14][19]

17世紀化學家兼醫師揚·巴普蒂斯塔·范·海爾蒙特曾做觀察,將髒衣服和小麥放進罐子裡,經過21天後,在裡面發現老鼠。這在當時被當作自然發生論的佐證。[20]

直到1668年,義大利醫師弗朗切斯科·雷迪以更周全的科學方法實驗將其推翻。並且又於1860年由巴斯德充分證明了無生源論的謬誤,在學術界徹底否定了自然發生說。[14][21]

非科學理論

創造論

神创论认为宇宙起源、生命起源、人类出现等都由或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创造設計,它是一種神話傳說,而非科學理論,現代科學也無從證實之。多個宗教均有提出創造論,其中一說是基督教的《圣经》当中的描述:人类是由神照着自己的形像所造而产生的。

外星生物創造論

外星生物創造論是一種假說,並沒有通過科學方法驗證。認為人類在史前時代是由古代太空人所創造的。

光音天降世說

根據一些佛教經典的講法,人類及其他欲界有情眾生,並非由任何神明所創造的,而是在劫初時,從光音天降生欲界的;而大梵天王則是最先從光音天降生的,而很多有情眾生因而以為大梵天王是創世主,大梵天王也因此有著極大的我慢。一些佛教人士也因此認為演化論和創造論都是錯的。[22]

參見

注释

  1. . [2014-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3).
  2. . [2013-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
  3. . [2020-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4).
  4. . [2020-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8).
  5. . [2020-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6).
  6. Myers, PZ. . Pharyngula (scienceblogs.com). 2006-06-18 [2006-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22).
  7. The 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s position statement on the teaching of evolution.
  8. IAP Statement on the Teaching of Evolu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Joint statement issu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academies of 67 countries, including the United Kingdom's Royal Society (PDF file)
  9. From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the world's largest general scientific society: 2006 Statement on the Teaching of Evolution (PDF file), AAAS Denounces Anti-Evolution Laws
  10. . [2018-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0).
  11. . [2018-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9).
  12. . [2018-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5).
  13. Attie AD, Sober E, Numbers RL, Amasino RM, Cox B, Berceau T, 等. . J Clin Invest. 2006, 116 (5): 1134–8. PMC 1451210. PMID 16670753. doi:10.1172/JCI28449.
  14. .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2020-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6).
  15. , (PDF), 鼎文公職
  16. 盧駿揚. . 關鍵評論網. 港台電視31. [2020-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9).
  17. . 南一書局. [2020-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7).
  18. , (PDF), 東海大學附屬實驗高級中學 雲端知識教學系統
  19. 黃顯宗. . . 東吳大學共通教育學習網站.
  20. 蘇上豪. . 故事.
  21. , 樂學網
  22. . [2020-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