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1]指生理代謝層面的心血管危險因子的聚集現象,這些危險因子主要包括高血壓(或血壓偏高但未達高血壓診斷標準)、血脂異常(dyslipidemia)(包含血中三酸甘油脂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等脂質代謝異常[2][3])、糖尿病(或空腹血糖偏高/葡萄糖耐受不良(glucose intolerance))、肥胖(特別指中心肥胖(central obesity)或稱腹部肥胖)、以及高尿酸凝血因子的不正常等等。

Dysmetabolic syndrome X
类型abdominal obesity-metabolic syndrome[*]
分类和外部资源
醫學專科內分泌學內科學
ICD-9-CM277.7
OMIM605552
DiseasesDB31955
MedlinePlus
eMedicine165124
Patient UK代謝症候群
MeSHD024821

歷史

  • 在1920年左右瑞典醫師Kylin發現高血壓、高血糖及痛風常出現在同一病人身上。
  • 1947年Vague發現上半身的肥胖常與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相關。
  • 1988年Reaven提出Syndrome X 的概念,並認為與胰島素抵抗有密切相關。

定義

代謝症候群的定義曾經多次改動,目前仍在使用的定義也有好幾種,其差異可能來自對於代謝症候群的切入點的不同所致。影響力較大的幾種定義如下:

1998 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

世界衛生組織對於代謝症候群的定義自從糖尿病的面向出發。其定義標準為,在糖尿病空腹血糖偏高葡萄糖耐受不良胰島素抗性(整個族群當中,進行euglycemic hyperinsulinemic clamp結果最不佳的四分之一)的狀態,合併有以下情況二者及以上者,即為代謝症候群:

  1. 肥胖(男性腰圍除以臀圍比率大於0.9、女性大於0.85),或身體質量指數在30以上者。
  2. 脂質代謝異常:三酸甘油脂大於等於150毫克/公合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男性低於35毫克/公合、女性低於39毫克/公合)。
  3. 血壓大於130/85毫米汞柱
  4. 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指白蛋白的尿液排除率(excretion rate)大於20μg/min。

2001 美國NBA膽固醇教育計畫NCEP ATP III定義

全稱為The Third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Expert Panel(NCEP) 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 (Adult Treatment Panel III)。此代謝症候群的定義是,滿足下列症狀標準(含)三項以上者,即為代謝症候群

  1. 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大於80公分。
  2. 三酸甘油脂大於150毫克/公合。
  3. 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於40毫克/公合、女性低於50毫克/公合。
  4. 血壓大於等於130/85毫米汞柱。
  5. 空腹血糖大於等於100毫克/公合。

其中腹圍大小的標準在不同種族間存在著明顯差異,因此在亞洲地區的研究者也提出不同的肥胖定義,即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大於80公分。

2005 國際糖尿病聯合會(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定義

中心肥胖為必要的診斷標準,其中腰圍的標準,依各種族不同而訂有不同的標準(但很多地區/種族的腰圍標準仍未完全確定)。 亞洲地區的腰圍標準除日本的研究者建議為男≥85公分、女≥90公分外,南亞及台灣均為男≥90公分,女≥80公分。 具有中廣型肥胖(腰圍過大),再加上以下標準其中兩種以上者,即被定義為有代謝症候群

  1. 三酸甘油脂大於150毫克/公合。
  2. 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於40毫克/公合、女性低於50毫克/公合。
  3. 血壓大於等於130/85毫米汞柱。
  4. 空腹血糖大於等於100毫克/公合。

2009 國際學會聯合聲明

在2009年,國際糖尿病聯合會、美國心肺血研究所(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定義中依照族裔別不同而調整的腰圍標準,來診斷代謝症候群。[4]

臨床意義

有代謝症候群的人,其罹患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及腎臟疾病的危險比沒有代謝症候群的人高,因此代謝症候群的預防與治療,目前是臨床醫學及基礎研究引起極大關注的主題。

爭議

2005年是代謝症候群研究社群中最熱鬧的一年。除了該年出現了國際糖尿病聯合會所提出的新定義,讓全球研究者開始評估兩套定義的價值。與此同時,美國糖尿病學會與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的學者,其發表的聯合聲明提出八個對代謝症候群的臨床價值的提問。在歐美糖尿病學會提出的對代謝症候群的省思之外,被譽為代謝症候群研究先驅的Gerald Reaven也發表文章認為代謝症候群診斷是一種多餘的診斷。 [5][6][7]

這些來自專業的不同聲音,並非否認代謝異常會聚集的現象。他們所懷疑的是代謝症候群所帶來的風險高於單項風險的加總此一觀點。

參看

  • 脂肪细胞

参考资料

  1. . [2014-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1).
  2. . [2014-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1).
  3. . [2014-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4. Alberti KG, Eckel RH, Grundy SM, Zimmet PZ, Cleeman JI, Donato KA, Fruchart JC,James WP, Loria CM, Smith SC Jr;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Task Force on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H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World Heart 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Atherosclerosis Society;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 Circulation 2009;120(16):1640-5. PMID 19805654.
  5. Richard Kahn. . Lancet. 2008, 371 (9628): 1892–1893. doi:10.1016/S0140-6736(08)60731-X.
  6. Kahn R, Buse J, Ferrannini E, Stern M. . Diabetes Care. 2005, 28 (9): 2289–2304. PMID 16123508. doi:10.2337/diacare.28.9.2289.
  7. Reaven GM. The metabolic syndrome: requiescat in pace. Clin Chem 2005;51:931-8. PMID 15746300.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