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普特南

以色列·普特南英語:1718年1月7日-1790年5月29日),別名老普特英語:),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大陸軍將領。

以色列·普特南
Israel Putnam
普特南將軍畫像。
昵称老普特(Old Put)
出生(1718-01-07)1718年1月7日
英屬美洲麻薩諸塞灣殖民地丹弗斯
逝世1790年5月29日(1790歲-05歲-29)(72歲)
美國康涅狄格州布魯克林
效命 美國
军种英國陸軍
大陸軍
服役年份英軍:1754年-1766年
大陸軍:1775年-1779年
军衔少將
参与战争美國獨立戰爭
配偶漢娜·波普(Hannah Pope)(1739年結婚;1765年漢娜逝世)
黛博拉·洛斯羅普(Deborah Lothrop)(1767年結婚)[1]
亲属堂姊:安·普特南
外甥:魯弗斯·普特南

普特南生於1718年麻薩諸塞州,成年後搬遷到康涅狄格州居住。法國印第安戰爭爆發後,普特南加入羅傑的遊騎兵,先後參加提康德羅加堡戰役、隨軍攻佔蒙特利爾、以及1762年哈瓦那戰役。1763年普特南隨英軍鎮壓了龐蒂亞克叛亂,在1765年退役。

普特南在退伍後相信基督教,並開始公開批評英國的殖民政策。他是康涅狄格州的自由之子創始人之人,反對英國向殖民地徵稅。列星頓和康科德戰役爆發後,普特南趕到波士頓加入民兵,並且在邦克山戰役中指揮作戰。當大陸軍成立之後,普特南便憑戰功獲任命為少將。

長島會戰前夕,普特南被派往守備布魯克林高地要塞,卻因治軍不嚴而失信於喬治·華盛頓。稍後華盛頓改派普特南到後方招募士兵,並在1777年改派他駐守哈德遜河高地。不久薩拉托加戰役爆發,亨利·克林頓率領英軍由紐約經哈德遜河向尚普蘭湖前進,支援被困的約翰·伯戈因。然而普特南卻被克林頓引開,使到哈德遜河的兩座堡壘失守。雖然克林頓無法再向北推進,而普特南也在軍事法庭免罪,但他的名望已不如前。1779年普特南因中風而退役,最後在1790年死亡。

以色列·普特南是定居於麻薩諸塞州塞勒姆的古老家族普特南家族的一員,在塞勒姆審巫案中作為原告活躍的安·普特南是他的堂姐,而同為美國獨立戰爭軍官的魯弗斯·普特南則是他的外甥。

早年

位於丹弗斯的以色列·普特南將軍故居,此建築現今仍保存完好
以色列·普特南出生的房間
1758年,40歲的以色列·普特南身著英軍軍服的肖像畫

1718年,以色列·普特南出生於塞勒姆村(即今日的麻薩諸塞州丹弗斯),父母分別為約瑟夫·普特南與伊莉莎白·波特·普特南。普特南家族與波特家族(Porter family)在當時關係不佳,而約瑟夫與伊莉莎白·波特之間的婚姻使得兩個家族間的競爭與仇恨更為惡化。1692年,塞勒姆審巫案爆發當時,普特南家族(包括以色列的叔叔湯瑪斯·普特南與堂姊安·普特南在內)站在支持審巫案的那方,與之相反的是,約瑟夫與伊莉莎白·普特南站在反對的那方[2]。當時,約瑟夫·普特南、其岳父以色列·波特等39位村民替被指控為女巫的麗貝卡·納斯簽署了請願書,希望能撤回針對她的起訴,然而納斯最後仍被陪審團判處有罪並處死。

參考資料

  1. Bragg, Essay
  2. Root, Mary Philotheta (编). . Connecticut Daughter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1901: 127 [2016-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9).
  • Hill, George Canning, , Boston: E.O. Libby, 1858 (英语)
  • . connecticutsar.org. [2015-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