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克洛岱爾

保羅·克洛岱爾[參 1]法語:1868年8月6日-1955年2月23日),旧译高乐待,全名保羅-路易-夏爾-馬里·克洛岱爾[參 1](Paul-Louis-Charles-Marie Claudel),法國詩人劇作家散文[參 1]外交官,長姊卡米耶·克洛岱爾雕塑家。1895-1909年到中國清朝)擔任領事[參 2]

傳記

1892年或以前

保羅·克洛岱爾於1868年8月6日生於法國皮卡第大區埃納省費爾河畔維勒訥沃。父親Louis-Prosper是政府公務員,處理抵押和銀行交易事務;母親Louise Cerveaux來自香檳行省,家庭成員都是農夫或牧師。1881年,他一家移居巴黎,他在當地的路易大帝高中讀高中,後於巴黎政治學院讀大學。他本來沒有信仰,但於1888年(18歲)聖誕節巴黎聖母院聽到天主教晚禱後,就信了天主教。

外交官

保羅·克洛岱爾在1893-1936年期間當上法國的外交人員。他在中國(清朝)逗留14年,是逗留時間最長的國家。

1895年末,保羅·克洛岱爾在上海寫信給法國詩人馬拉美,信中這樣說:

之後,他在《巴黎雜誌》寫了很多散文詩,講述中國風情。

保羅·克洛岱爾在巴西里約熱內盧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他負責監督由南美洲運往法國的食物供應。當時他的秘書達呂斯·米約後來成為著名作曲家

詩人、劇作家

保羅·克洛岱爾受法國象徵主義詩人阿蒂爾·蘭波的影響很深遠。

註釋

    參考文獻

    1. 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第595頁,「Claudel, Paul-Louis-Charles-Marie」條。
    2. 《異國風情》,作者:鄭培凱,刊於2008年7月5日《明報》副刊D4頁「我在此-南山筆談」專欄。
    文化職務
    前任:
    路易·吉萊
    第13号席位
    法兰西学术院

    1946-1955年
    繼任:
    弗拉迪米爾·德奧梅松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