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者偏誤

倖存者偏差英語:),另譯為「生存者偏差 [1]」,是一種邏輯謬誤,選擇偏差的一種。過度關注「倖存了某些經歷」的人事物,忽略那些沒有倖存的(可能因為無法觀察到),造成錯誤的結論。

生存偏見可能導致過度樂觀的信念,因為失敗被忽略,例如當不再存在的公司被排除在財務業績分析之外時。它也可能導致他人誤認一個群體的成功具有一些特殊屬性,而不僅僅是巧合(相關證明了因果關係)。其謬論形式為:倖存過程B的個體A有特性C,因此任何個體倖存過程B需要有特性C。有特性C但無法倖存過程B的個體被忽略不加以討論。邏輯偏差在於只關注篩選結果做出評估,而忽略篩選條件與篩選機制等資訊。用俗語「死人不會說話」來解釋其成因意指當取得資訊之管道,僅來自於倖存者時(因為無從由死者/淘汰者/離場者獲得來源),此資訊可能會存在與實際情況不同之偏差。這種偏差可以導致各種錯誤結論。

辛普森悖論柏克森悖論一樣,都是源自對撞因子

案例

军事

这是安全返回的飞机受损的部分示意图;而其他地方受到攻击的飞机却无法安全返回。(图片为假定的数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亚伯拉罕·沃德教授接受美國海軍的要求,运用他在统计方面的专业知识给出关于『飞机应该如何加强防护,才能降低被炮火击落的几率』的建议。沃德教授针对盟军的轰炸机遭受攻击后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后发现:机翼是整个飞机中最容易遭受攻击的位置,而发动机则是最少被攻击的位置。因此美國海軍指挥官认为『应该加强机翼的防护,因为这是最容易被击中的位置』,但是沃德教授给出的结论是『我们应该强化发动机的防护』。

沃德教授提出以下其加強機身防護意见的依据:

  • 本次統計的樣本,僅包含没有因敵火射擊而墜毀並安全返航的轰炸机。
  • 沃德教授假設所有中彈的彈著點應該會平均分布在機身各處,而能安全返航的轟炸機機身中彈數量較多的區域,是即使被擊中也比較不會導致墜機的部位。
  • 機翼被击中很多次的轰炸机,大多數仍然能夠安全返航。
  • 发动机彈孔較少的原因並非真的不容易中弹,而是一旦中弹,其安全返航並生還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

军方最终采取了教授提出的增加發動機防護的建議,后来证实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這項研究對當時仍在發展初期的作業研究領域具有深遠的影響。[2]

相關條目

参考文献

  1. 劉順仁. . 時報文化. 2008年7月. ISBN 9789571348841.
  2. . www.orz520.com. [2018-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