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和谐律

元音和諧律英語:),又稱元音調和元音和諧,是各種黏着語的語言特色之一。這個定律指一個詞語的後綴元音一定會跟词根元音在某种程度上相一致。

例子

乌拉尔语系

芬兰·乌戈尔语族中的两种主要语言,芬兰语和匈牙利语的元音和諧是根据元音的发音部位的前后来进行的。换句话说,词缀中的元音一定要与词根中的起支配作用的元音在发音部位上保持一致。下面具体看一下芬兰语和匈牙利语中的情况。

芬兰语

前元音
中性元音
后元音
  • 芬兰语中的词缀至多有两种形式,即或包含前元音或包含后元音。例如:-ssa/-ssä, -lla/-llä, -na/-nä。
  • 在芬兰语中,原则上前元音和后元音不可以出现在同一个词中,但中性元音可以和任何元音共存。但会有一些派生方面的例外,比如说minkälainen,属于前元音的ä就与后元音a共存了。但是当我们给一个词添加格缀的时候,元音和谐的原则是严格的,例如,isä(父亲)和isällä,katu(路)和kadulla。
  • 中性元音在词根中不起支配作用,如果一个词中有后元音又有中性元音,则词缀中的元音应为后元音。例如ovi (门) ovea(门/部分格)。如果一个词中有前元音又有中性元音,则词缀中的元音应为前元音。例如elämä(生活)和elämässä(生活中)。如果词根中只有中性元音,词缀中的元音应为前元音,例如Helsinki(赫尔辛基)和Helsingissä(在赫尔辛基)。

匈牙利语


非圓唇
(中性)
 
圓唇  
  • 匈牙利语中的词缀可以有三种形式。例如,
    • 前圆唇元音:ül(他坐) - ülök(我坐)
    • 后元音:áll(他站) - állok(我站)
    • 前不圆唇元音:beszél(他说) - beszélek(我说)
  • 如果一种词缀仅有两种形式,那么就只区分前元音与后元音。例如词缀ül/ul
    • magyarul(用匈牙利语)
    • németül(用德语)
    • görögül(用希腊语)

韓語

15世紀的韓語
陽性 (a)(ya)(o)(yo)
陰性 (eo)(yeo)(u)(yu)(eu)
中性 (i)
現代韓語
陽性
陰性
中性

韓語的元音可以分為陽性、陰性及中性三類。在15世紀以前的韓語(例如:訓民正音)是嚴格遵守元音和谐律的。到了朝鮮後期,就變成了以為首的各種元音,元音和諧就此破壞掉了。

在現代韓語裡,除了擬聲詞強調詞謂語的語幹還遵守元音和諧定律以外,在其他情況已沒有那麼嚴格遵從。另外,在複元音的構成方面,過往的元音和諧法則依然遵守。

由於過往的韓語曾出現元音和諧現象,有學者因此而主張韓語是阿爾泰語系的一員,然而阿爾泰語系諸語之元音和諧均無 o, u對立之形勢,即使如滿語此類元音和諧萎縮之語言均無此形勢,故此說之立足點非常不足。

蒙古語

陰性元音 (/e/)(/ö/)(/ü/)
陽性元音 (/a/)(/o/)(/u/)
中性元音 (/i/)

土耳其語

非圓唇圓唇非圓唇圓唇

土耳其语中没有中性元音。前元音和后元音一般不可以出现在同一个词中,在添加派生或屈折词尾的时候需要采用相应的和谐元音词尾。词尾和谐有二分(-e/-a)与四分(-i/-ı/-ü/-u)两种。然而,此和谐律不为一些借词和某些固有词所遵守,有些固有的词尾也是不变形的。

在土耳其語中,前元音和后元音分别被称为“小元音()”和“大元音()”。

韃靼語

楚科奇语

陰性 /i//u//e/
陽性 /e//o//a/

另外加上一個中性元音/ə/,可和任何母音存在於同一個字當中;另外該注意的是,雖然/e/同時出現在陰性元音和陽性元音處,但/e/並非中性元音,因為它是會隨著不同的狀況而改變的。

多威語

多威語有兩套母音和諧存在,分別如下:

  • 在高度非中央的「緊」元音/a̘//i̘//u̘/前方的「鬆」元音會變成「緊」元音,每個「緊」元音和「鬆」元音之間的對照關係如下:
+ATR(「緊」元音) /i̘/ [i] (寫作i)/e̘/ [e] (寫作e)/a̘/ [æ] (寫作a)/o̘/ [o] (寫作o)/u̘/ [u](寫作u)
-ATR(「鬆」元音) /i/ [ɪ~e] (寫作e)/e/ [ɛ] (寫作ɛ)/a/ [ɑ] (寫作a)/o/ [ɔ] (寫作ɔ)/u/ [ʊ~o](寫作o)
  • 另外在「鬆」元音/e/、/a/和/o/的後方,「緊」元音/e̘/和/o̘/會分別變成高的「鬆」元音/i/和/u/,但上述的前一條規則優先使用。

參看

參考文獻

    • Jacobson, Leon Carl. (1978). DhoLuo vowel harmony: A phonetic investigation.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Krämer, Martin. (2003). Vowel harmony and correspondence theory.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 Li, Bing. (1996). Tungusic vowel harmony: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The Hague: Holland Academic Graphics.
    • Lloret, Maria-Rosa, , Bisetto, Antonietta; Barbieri, Francesco (编), : 15–35, 2007
    • Roca, Iggy; Johnson, Wyn, , Blackwell Publishing, 1999
    • Shahin, Kimary N. (2002). Postvelar harmony.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
    • Smith, Norval; & van der Hulst, Harry (Eds.). (1988). Features, segmental structure and harmony processes (Pts. 1 & 2). Dordrecht: Foris. ISBN 90-6765-399-3 (pt. 1), ISBN 90-6765-430-2 (pt. 2 ) .
    • Vago, Robert M. (Ed.). (1980). Issues in vowel harmony: Proceedings of the CUNY Linguistic Conference on Vowel Harmony, 14 May 1977. Amsterdam: J. Benjamins.
    • Vago, Robert M. (1994). Vowel harmony. In R. E. Asher (Ed.), Th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pp. 4954–4958). Oxford: Pergamon Press.
    • van der Hulst, Harry; van de Weijer, Jeroen, , Goldsmith, John A. (编), , Blackwell Handbooks in Linguistics, Blackwell Publishers: 495–534, 1995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