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奧·費羅貝尼烏斯

利奧·維克托·費羅貝尼烏斯Leo Viktor Frobenius,1873年6月29日-1938年8月9日)是一位德國民族學家和考古學家,是德國民族學的先驅之一。

Leo Frobenius
Leo Frobenius
出生1873年6月29日
德意志帝國柏林
逝世1938年8月9日(1938歲-08歲-09)(65歲)
意大利韦尔巴尼亚
国籍德國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民族學考古學

生平

他出生于柏林的一個普魯士官僚家庭,其父為赫爾曼·費羅貝尼烏斯(Hermann Frobenius),1904年首次前往非洲比屬剛果探險,一戰期間在隨德軍在羅馬尼亞度過,研究斯洛博齊亞戰俘營的戰俘生活[1]。到1918年爲止,他已經遊歷過北非的許多地區,回國後在法蘭克福大學教書,他到非洲探險時繪製的一些作品現在還收藏在大學内,1932年升格為教授,1935年成爲法蘭克福世界文化博物館館長。

理論

他受影響於理查德·安德烈和他的導師弗里德里希·拉采尔[2],1897至1898年間提出文化圈(Kulturkreise)和文化傳播論[3]。他在1904年左右提出了“非洲亞特蘭蒂斯”的概念,認爲現在的非洲社會、文化都源于這個失落的白人文明[4]。1930年代他還宣稱自己找到了可以證實亞特蘭蒂斯存在的證據[5]

参考文献

  1. Mihai Dumitru, Leo Frobenius în Român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 Diffusionism and Accultur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nthropology.ua.edu
  3. Frobenius, Le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 1968. Encyclopedia.com.
  4. Miller, p. 4
  5. "Leo Frobenius",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960 edition

外部連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利奧·費羅貝尼烏斯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