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己主義

利己主義(英語:egoism)或自我主义是凡事為自己或對自己有關係的團體著想的行為,與利他主義相反。[1]利己主義可分作:「心理利己主義倫理利己主義。」

自私

心理利己主義

心理利己主義認為:「所有人類的行為都是出於自我關懷。」[2]這種主張主要建基於自私,他們認為一個人不論做了甚麼利益他人的事情,最終都是為了自己得到好處,不然就是為了榮譽讚美或獲得尊敬的欲望[3]

然而,若所有的行為都是出於「自私」而否決了「無私」的行為,「自私」一詞就喪失了道德的判斷。[4]

倫理利己主義

倫理利己主義(英語:Ethical Egoism)是指「每一個人都應該提升自己的利益,或者人們有義務去從事任何可以有利於自己的事。」而一般倫理學所指的利己主義就是倫理利己主義[5]

而蘭德則認為,自私是一種德行,利他則是惡的,他認為完成自身幸福是人最高道德的目的。[6][7]

參見

參考文獻

  1. 朱啟華; 楊龍立. . 雙語辭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 臺北: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00年12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中文). 「利己主義」或自我主義是指行動以是否有利於自己為出發點。
  2. 釋昭慧. . 佛教弘誓學院. 臺灣. [2020-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中文).
  3. 林火旺. . 王翠華 (编). 二版八冊. 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4月: 46. ISBN 978-957-11-3509-0 (中文).
  4. 朱家安. . 哲學哲學雞蛋糕. 互聯網: 朱家安. [2020-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中文).
  5. 林火旺. . 王翠華 (编). 二版八冊. 臺北: 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4月: 57. ISBN 978-957-11-3509-0 (中文).
  6. Ayn Rand. . Signet Book. 1961: 30 (英语).
  7. 諾爾曼巴利(英). . 蘭乾威(譯) (编). . 中國大陸: 賀氏藏書.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中文(简体)‎). 获得自身的幸福是一个人最高的道德目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