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梁龍屬

南方梁龍屬屬名:)是種蜥腳下目恐龍,生存於侏羅紀坦尚尼亞,約1億5000萬年前。南方梁龍屬學名意為「南方的橫樑」,意指牠們是岡瓦納大陸發現的梁龍科恐龍;種名是以當地的Boheti bin Amrani為名,他協助了德國的挖掘工作團隊,並參與了標本的製作[1]

南方梁龙属
化石时期:侏羅紀晚期, 150 Ma
PreЄ
南方梁龍的頸椎。現有的南方梁龍化石僅有兩塊頸椎,而圖中的是較接近頭部者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演化支 板龙类 Plateosauria
演化支 大脚类 Massopoda
演化支 蜥脚型类 Sauropodiformes
演化支 近蜥龍類 Anchisauria
下目: 蜥腳下目 Sauropoda
演化支 沉重龙类 Gravisauria
演化支 真蜥腳類 Eusauropoda
演化支 新蜥腳類 Neosauropoda
演化支 大鼻龍類 Macronaria
演化支 巨龍形類 Titanosauriformes
演化支 多孔椎龙类 Somphospondyli
属: 南方梁龙属 Australodocus
Remes, 2007
模式种
波赫提南方梁龍
Australodocus bohetii

Remes, 2007

南方梁龍的化石發現於坦尚尼亞林迪區中部的敦達古魯組(Tendaguru Formation)地層,當地在侏羅紀時期存在者許多恐龍,包含數種大型蜥腳類恐龍,例如長頸巨龍布氏腕龍)、詹尼斯龍湯達鳩龍拖尼龍。南方梁龍的正模標本包含兩個頸椎,與其他梁龍科的頸椎相比較短,有些不同的特徵。這些化石最初在1909年由德國古生物學家沃納·詹尼斯(Werner Janensch)率領的挖掘團隊所挖出,當時有四節脊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部分化石遭到轟炸摧毀,如同其他德國在非洲挖出的化石。在2007年,這些倖存的化石被建立為新屬,成為坦尚尼亞第一個發現的梁龍科化石[1]

南方梁龍原先被認為屬於梁龍科,因為牠們的部分脊椎具有雙叉型神經棘,這是種梁龍科的常見特徵。近年研究發現南方梁龍屬於巨龍形類美國古生物學家葛瑞格利·保羅(Gregory Paul)估計南方梁龍全長約有17公尺,體重僅有4噸,是中小型的梁龍類[2]。敦達古魯組已發現多種類的大鼻龍類恐龍,而莫里遜組則發現多眾多的梁龍科恐龍,這可能導因於生態環境差異,敦達古魯組是針葉林環境,而莫里遜組則是低矮植被的開放平原[3][4]

參考資料

  1. Remes, Kristian. . Palaeontology. 2007, 50 (3): 653–667. doi:10.1111/j.1475-4983.2007.00652.x.
  2. Paul, G. S.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6年11月: 212. ISBN 978-0-691-16766-4.
  3. Whitlock, John. .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11, 161: 872–915. doi:10.1111/j.1096-3642.2010.00665.x.
  4. Whitlock, John. .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011,. Advanced online publication.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