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多式电报机

博多式电报机是法国人埃米尔‧博多于1874年发明的“印字电报机”。主要特点是字符用5比特编码,采用两个字符集。

穿孔纸带的每行表示一个5比特编码的字符

1884年的5键式

博多码

博多发明的电报装置,发报方通过一个类似于钢琴键盘样的装置输入报文。该装置上面有5个键,发报者的左手控制2个键,右手控制另外3个键。这样5个键在某个时刻的各自的按下/复原状态,可以表示2的5次方即32个状态之一,因此该装置可以直接输入32个字符。能容下拉丁字母表的26个字母。但是,为了解决10个数字与十几个标点符号的输入问题,博多的解决办法是使用两套各自含31个元素的字符集,第一个字符集主要表示字母表,以及一个切换到第二个字符集的符号;第二个字符集表示10个阿拉伯数字及标点符号,以及一个切换到第一个字符集的符号;不共用切換符號。除了切換符號,又共用了兩個空白符號和兩個換行符號。这样两个字符集总共能表示58多个博多码(Baudot code)。

收报方的机器自动译码,直接在纸带(paper strip)上印出可供人直接阅读的报文内容。

博多为何不直接设计一个6位编码(即6键输入)的字符集来直接表示64个字符?答案是在没有电子计算机的年代,电报的自动编码、译码装置是纯机械式的。5个输入键的装置的内部编解码的机械设计已经很复杂了,搞成6路编解码就会因过于复杂而成本上启、可靠性大为下降。

电传打字机

1899年,美国人Donald Murray发明了类似于标准打字机的电报输入设备。这就是“电传打字机”(teletype/teleprinter)。这使得只要是会用传统打字机的普通人,就可以用接入电报网路的电传打字机直接交流。Murray发明的电传打字机的输出是穿孔纸带。穿孔纸带可以由电报机自动发报。字符在穿孔纸带上的编码还是采取了博多提出的5比特、双字符集的办法。但根据字符出现频率而改进了编码方案,使得高频率字符只需要尽可能少的纸带打孔,而低频率字符就需要在纸带上打孔较多。例如,字母T仅需要打1个孔来表示;而字母Q需要打4个孔来表示。

ITA2码

Murray的这套编码于1930年代被CCITT标准化为國際電報字母表第2號(the 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lphabet No. 2,ITA2),一直使用到1963年被7比特的ASCII码取代。

國際電報字母表第2號
International telegraphy alphabet No. 2(Baudot-Murray code)[1]
Pattern of impulses
1=mark 0=space
字母集 数字标点符号集
大端序 小端序
0000000000NullNull
0010000100SpaceSpace
1011111101Q1
1001111001W2
0000110000E3
0101001010R4
1000000001T5
1010110101Y6
0011111100U7
0011001100I8
1100000011O9
1011001101P0
0001111000A
0010110100SBell
0100110010D$
0110110110F!
1101001011G&
1010000101H#
0101111010J'
0111111110K
1001001001L
1000110001Z"
1110110111X/
0111001110C:
1111001111V;
1100110011B?
0110000110N,
1110000111M.
0100000010Carriage returnCarriage return
0001001000Line feedLine feed
1101111011Shift to figures
1111111111Shift to letters

ITA2是5比特编码,包括字母集("letter shift",LTRS)与数字标点符号集两个字符集("figure shift",FIGS)。在FIGS字符(码位为1B)后的字符都在数字标点符号集中解读,直到遇到LTRS字符(码位为1F)。LTRS字符后的字符都在字母集中解读,直到遇到FIGS字符为止。


ITA2码表。这种图中,从00到1F共计32个数字,每个数字可以编码一个字母(LETTERS),或者一个数字/标点符号(FIGURES)。有6个控制字符是两个字符集共有的:00 NUL空字符;02 LF换行;04 SP空格;1B FIGS切换入数字字符集;1F LTRS切换入字母字符集。

俄语博多码

1900年代的俄国博多式电报机键盘

由于西里尔字母表比较大,所以俄语的博多码(MTK-2)使用3个5比特编码的字符集,分别表示:

  • 拉丁字母表
  • 西里尔字母表的大部分
  • 少量西里尔字母与阿拉伯数字

参考文献

  1. dataIP Limited. . [9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8月26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