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嘉義郵局

原嘉義郵局,為1939年完工的嘉義郵便局,屬於一等郵便局,位於嘉義市元町六丁目(今 嘉義市東區)。現在為中華郵政的「嘉義文化路郵局」。該建築外觀在設計上強調水平線條[1],除了面磚已被更換之外,內部空間大致仍保存原貌[2]。於民國93年(2004年)11月1日公告為臺灣嘉義市歷史建築[3]

原嘉義郵局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舊稱嘉義郵便局
其他名稱嘉義文化路郵局
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類別衙署
登錄公告日期2004年11月1日
位置 臺灣嘉義市東區文化路134號
建成年代 日本昭和12年(1937年) [1]
詳細登錄資料
原嘉義郵局,前方的道路為文化路。現為嘉義文化路郵局。

沿革

嘉義市的郵政可追溯至清代劉銘傳開辦新式郵政,當時在嘉義縣城一帶設有正站,日治時期初期,在嘉義總爺街設置了「第八野戰郵便局」,次年改稱嘉義郵便電信局,明治43年(1910年)在今中央噴水池旁興建的第二代的嘉義郵便局[4]。到了昭和12年(1937年)時,興建第三代郵便局,也就是此棟現今的嘉義文化路郵局,工程於昭和14年(1939年)完工[4]

歷代位址

第八野戰郵便局(1895/10/12~1896/03/31)

1895年10月9日,日軍攻陷嘉義城,10月12日第八野戰郵便局成立,佔用嘉義城內總爺街30、31、39番號民宅,土地約242坪,座落於內教場內,座東朝西,前有總爺街,北臨長福街,後有提標營,約在今日吳鳳北路與民樂街交會處西側一帶。

第一代嘉義郵便電信局(1896/04/01~1910/03/?)

1896年4月,第八野戰郵便局改稱嘉義郵便電信局,沿用野戰郵便局房舍,當年12月,嘉義郵便電信局以7,500圓向地主陳嗣昌、陳作佳、陳傑昌三兄弟購得土地房屋,1897年5月,以1,600圓向林如璋購得隔鄰184坪土地及平房,當年11月再向軍方取得郵便電信局後方140坪土地,規模逐漸擴充至近600坪。1906年梅山大地震後嘉義廳實施市區改正,總爺街被拉直(今吳鳳北路),郵局被新闢道路(今民樂街)由中間貫穿。1907年5月1日,郵政改制,原電信業務納入郵便局內的通信股,名稱改為嘉義郵便局。

第二代嘉義郵便局(1910/03月底~1939/10/16)

嘉義郵便局

第二代嘉義郵便局位於嘉義街土名西門外46號,即現在文化路中山路中央噴水池西南側,地約900坪,係陳添進等17名業主於1904年捐贈作為嘉義尋常高等小學校建校用地。之後嘉義廳發展迅速,移入人口逐漸增加,該地面積不敷校舍建築所需,1908年5月嘉義廳徵得捐贈者同意變更為嘉義郵便局用地後開始興建。

第三代嘉義郵便局(1939/10/17至今)

1938年新築的嘉義郵便局正面與背面照

第三代嘉義郵便局位於現在文化路、興中街光彩街蘭井街圍成的區塊,建築座南朝北,佔地3000餘坪,原為女子公學校舊址。新建經費90萬圓,主館郵便局舍為鋼筋水泥強化的磚造二樓建築,建坪約600坪。別館嘉義電話交換局為耐震耐火的鋼筋水泥二樓建築,建坪約500坪,為全島設備最完善、最壯觀的建築。1937年6月臨時工事開工,1938年2月動工,1939年9月竣工。

圖集

參考來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原嘉義郵局
  1. 蔡榮順(撰文). . 嘉義市: 嘉義市文化局. 2005: 65頁. ISBN 986-00-1484-1.
  2. . [2011-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8).
  3.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2011-08-10] (中文(台灣)‎).
  4. 走讀台灣——古蹟與歷史建築之旅:原嘉義郵局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