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雕塑

古希臘雕刻特點在於富於理想主義、質樸,注重共性、雅致,簡而言之便是返璞歸真,因此在西方美術史上,古希臘雕刻藝術精神,深深影響著西方美術的發展[1]

古希臘雕刻古希臘中聞名於世的其中一項藝術,發展時間大約於公元前10世紀至公元前1世紀。

起源

希臘半島及其周圍島嶼和小亞細亞西部沿海地帶出產大理石和黏土,奠定了古希臘雕刻的發展基礎[2]

由於執政者的提倡、宗教服務的需要,因此促成古希臘雕刻藝術不斷的發展的良好條件,雕刻的目標有神祇、運動員或是紀錄重大的歷史事件[2]

特色

由於古希臘神話的影響之下,其傳達的是「神人同形同性」的理念。在這種理念影響下,藝術家都是按照真實的人形象來雕刻,並大多以裸體風格來呈現作品[2],在他們眼中,單純是一種「美」的凝視,藉由專注的凝視,從政治的、社會的、倫理與道德的紛雜中淨化為單純的美的層次[3]

一種觀點認為,古希臘的裸體藝術來自於原始社會的裸體之風,農業社會以前的人類,特別重視男女外生殖器的表現。那時的人類將性看作是上天給予的禮物,所以他們皆崇尚以性為美,以赤裸為美。到古希臘羅馬時期,裸體藝術創作進入了巔峰,當今斷臂的維納斯雕塑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4]

另外一種觀點認為,古希臘雕刻,喜愛以裸體為主,與當時戰爭不斷和體育風氣盛行大有關係。古希臘人認為,身體健康、擅長運動的裸體男女,是在展示一種美的風格。也正是因為這種社會風氣,因此產生獨特的審美觀,導致古希臘人時常採用裸體的形式,來製作雕刻作品[4]

分期

古希臘雕刻使用材料以大理石、青銅、陶土、木材、黃金和象牙為主,不過遺留到今天的作品以石雕為主[5]

古希臘雕刻,依先後順序可分為下列幾期:

幾何風格時期(公元前十世紀至前八世紀)

幾何風格的代表文物,為在雅典所挖掘發現的大型陶器——各式陶瓶、陶缽,屬於隨葬用品,由於其主要出現雅典的狄甫隆區,因而稱為「狄甫隆瓶」[6]。那時的雅典已經具備國家形成的雛形,社會階層已有分化的現象,所以就不難看出這些狄甫隆瓶,就是貴族階層所使用的物品。狄甫隆瓶在鑲邊上,用一些幾何形狀的圖案來裝飾,表現出那時希臘藝術就存在著兩種長久的特色,一是高度發展的圖案感,二是對數學形式的極度重視[6]。例如,藝術家在想像描繪人體時,他們常運用小巧、概括的臉部,呈現倒三角形的軀體,曼妙的腰部和健美的大腿,先做大略的勾勒。直至今日,仍用這些特點來創作男性裸體雕塑[6]

東方化時期(公元前七世紀)

此一時期,這時藝術家接觸到東方藝術風格的作品,如紡織品、陶器和金銀製品,便加以吸收、模仿,而開創出新的風格。由於又參考有關於許多東方的花草、樹木圖案,例如玫瑰花紋、棕櫚葉紋、紙莎草花紋、獅、鹿等,因此陶瓶上的裝飾性又更加豐富多樣化[7]。同時又觀察到東方工藝品的部分人物畫像後,古希臘藝術家也將民族的神話人物和傳說,描繪在陶品上。從雕像設計的尺寸,所用的設計方案、造型、姿態上可以發現,受到埃及人影響不小[7]

東方化時期的陶器,在工藝精美程度、色澤形象、多樣性、製作技術比幾何風格時期進步不少,陶器圖案也從簡單、單調的幾何圖案轉變成複雜而富有變化的自然和現實世界圖案。另外,東風化風格的陶器,也對希臘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影響,在商品的商業貿易中,佔有了一席之地[7]

古風時期(公元前660年至前480年)

此時期是造形藝術的形成期,古希臘雕刻逐漸脫離東方風格的模仿,而開創出自己獨有的風格,而古希臘雕刻歷史,嚴格來說應該從這裡開始,古希臘雕刻中,最為聞名後世的人體雕刻,從這一時期開始建立基礎。法國美術史學家丹納曾說[8]

此時期的雕刻深受埃及影響,人像生硬古扭,大都採取正面性姿態,兩手併貼於腿旁,左腳微微向前,肩寬腰窄,杏眼卷髮,不論是男女雕像,面部表情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微笑,這種微笑統稱為「古風式微笑」[8],這時期雕刻另外一個特色,就是略有上色,以使五官更為清晰。後期雕刻產生新的元素,出現部分形象較為逼真的男性人體,這種男人雕像通稱為「阿波羅」。雕刻於公元前六世紀的《荷犢的男子》是古風時期的代表作,小牛的面部形象逼真,手舉小牛的男子雙臂也刻畫強壯結實[8]

在古希臘藝術發展史上,古風時期和古典時期之間,存在一個過渡階段[8]

公元前五世紀前半期,希波戰爭爆發,由於戰爭的慘烈與殘酷,而激發出藝術家強烈的愛國意識,所以在雕刻藝術中經常出現有關戰爭和歌頌英雄的主題,這一時期的作品較為嚴謹而寫實,與古風時期可以說是大異其趣[8]。主要特點在於:由靜態的造型演變成多角度表現人物;以往只是單純表現人物正面演變成多角度表物人物。也因為雕刻技術,又再進一步成熟,而發展成為一種比例勻稱、構架精準、身體線條清晰的「團塊」體系。此時期的代表作有《駕車人》《波塞頓》《魯多維奇寶座浮雕》及《里切亞青銅雕像》等[8]

雅典娜像,羅馬複製品,收藏於希臘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

古典時期(公元前480年至前330年)

此時期已有青銅作品產生,對人體美的動態表現得栩栩如生與均衡,米隆掷铁饼者波留克列特斯荷槍者普拉克西特列斯維納斯、菲狄亚斯的雅典娜·帕德嫩,都是此時的傑作。

古典前期

公元前480年,希臘城邦在波希戰爭獲勝後,希臘文化發展進入黃金時期,同時也是希臘雕刻藝術的全盛時期,它在追求「真實的完全」和「客觀的真實完美」達到了極致。主要特點在於,雕刻作品更加生動逼真,放棄原來刻板僵直的立像模板,轉為活潑生動的運動姿態[9]。這一大轉變與雕塑技術和材料有所關係。公元前六世紀,青銅中空鑄模法問世,該技法能金屬鑄匠可以做出和石製品大小一樣的雕像,所以藝術家喜愛使用青銅器來創作雕刻作品,原因在於青銅器容易雕鑄某些在大理石無法完成的動作和形狀[9]

另外還有另一個因素影響著古典時期雕刻藝術的發展,即為畢達哥拉斯的哲學主張。畢達哥拉斯認為數是萬物的根源,強調找出事物背後數的關係,為這些數附上神聖和神秘的內涵[9]。人們普遍認為青銅器中空鑄模法是是奧多羅斯和羅科斯所發明的,他們與畢達哥拉斯是相同時代的人,因此極有可能一同影響這段時間的藝術發展。總而言之,畢達哥拉斯的哲學主張促使藝術家將藝術形式看作是某種數量關係,並漸漸關注藝術形式中的數量比例關係,因而得出一些定律或規則,而被古希臘藝術奉為圭臬[9]

斷臂的維納斯
古典後期

公元前四世紀的古典後期與古典前期比較,最大不同在於雕像加工略有放鬆,同時在複雜微小的心理刻畫和山水景觀的表現方面達到新的層次[9]。古典後期出現三位大師級的雕刻家:普拉克西特列斯斯科帕斯留西波斯。前兩位曾參與摩索拉斯陵墓的雕刻工作[9]

普拉克西特列斯最為著名的作品是《裸體的阿芙羅狄忒》,是最早、最有名的阿芙羅狄忒裸體雕像,開啟女性裸體創作之風,他由於精通呈現女性的秀外慧中而聞名於世[9],斯科帕斯的風格總是憂鬱悲壯,其《海克力斯頭像》是廣被西洋藝術鑑賞家,評價為最佳作品之一[10],留西波斯喜歡用銅來雕塑人像,尤其注重人體各部的均衡美,他的作品獨樹一格,無意仿效前代藝術家作品的風格,他晚年曾為亞歷山大從事藝術創作,其中以《亞歷山大大帝銅像》最為出名[11]

希臘化時期(公元前330年至前30年)

由於亞歷山大的東征西討,也順道將古希臘藝術傳播到東方,而之後統一帝國的創建和城邦國家的解體,使這時的藝術風格,又產生新的轉變[9],此時期的最大特色,作品題材走向寫實化、生活化、多元化與官能化的風格[12],一般市井小民、婦女、拳師等,都是成為作品的目標[9],不過其中有些作品缺乏宗教色彩,多是為了迎合君王和富豪的需求而作,流於結構複雜和技巧誇張,變成所謂過度裝飾的「巴洛克式藝術」[12],喪失希臘古典藝術的高雅氣氛,德國藝術家約翰·約阿希姆·溫克爾曼曾說:「早已失去高貴雄雅和靜謐偉大」[12],總之,希臘化時代的藝術,是希臘藝術的末期現象,其被批評為頹廢庸俗[12]。維納斯與愛神、勞孔與聞名於世的米羅的維納斯等,便是此期的代表作品。

畫廊

女性

男性

相關條目

註腳

  1. 王尚德. . . 2010: 148頁.
  2. 王尚德. . . 2010: 148-149頁.
  3. 蔣勳. . . 2003: 26頁.
  4. 王尚德. . . 2010: 149-150頁.
  5. 王尚德. . . 2010: 151頁.
  6. 王尚德. . . 2010: 151-152頁.
  7. 王尚德. . . 2010: 152頁.
  8. 王尚德. . . 2010: 152-154頁.
  9. 王尚德. . . 2010: 154-155頁.
  10. 馮作民. . . 1979: 829-831頁.
  11. 馮作民. . . 1979: 831-832頁.
  12. 馮作民. . . 1979: 704頁.

參考書籍

  • 《西洋全史》(三)希臘城邦,燕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希臘文明》,華滋出版,ISBN 978-986-6271-13-7
  • 《寫給大家的西洋美術史》,台灣東華出版,ISBN 957-483-175-2

外部連結

古希臘雕刻與繪畫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