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花布

花布,舊名被單布花仔布,一種台灣的傳統印花裝飾布。出現在日治台灣時期,在1950年代至1960年隨著台灣紡織業的發達,開始大量製造,常使用來當成被單布或窗簾布使用。在1970年代後,因為產量大、價格低,被視為廉價品,以及被批評過於傳統落後,這種印花棉布的生產數量大減。隨著台灣本土化運動的興起,在1990年後復興,被許多工業設計家及藝術家當成創作題材。其印花圖案多源自中國傳統常見吉祥圖案,如牡丹花、龍鳳呈祥等,顏色以大紅色及丹紅色為主,但也受到日本紋飾的影響,成為台灣特有的風格。

名稱

因為深受台灣客家人族群的喜愛,台灣花布有時也被稱為客家花布,被認為是台灣客家文化的代表。但客家花布這個名稱可能造成誤導,因為台灣各族群都廣泛使用這種布料,其範圍並不僅限在台灣客家族群中;台灣客家人的傳統布料,是深藍色或藍黑色,也非台灣花布。

歷史

台灣花布的圖樣,在日治台灣時期,由傳統布莊創造。在現代工業化生產印花棉布的技術由日本傳入後,台灣本土傳統布莊,開始利用這種技術來生產布料。

1946年,日本宣布投降,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1950年代至1960年代間,隨著台灣紡織業的發達,台灣花布被大量生產出來。

在解嚴後,台灣的藝術家,開始以台灣花布作為設計及創作的靈感來源。

參考資料

  • 陳宗萍. . 臺灣: 遠流出版社. 2012年10月. ISBN 9789573270645.
  • 吳清桂. . 臺灣: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3月. ISBN 978986213171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