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斯兰大蚯蚓

吉普斯兰大蚯蚓Megascolides australis),或称澳洲巨型蚯蚓,是澳大利亚的1,000余种本地蚯蚓之一。

吉普斯兰大蚯蚓
保护状况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環節動物門 Annelida
纲: 环带纲 Clitellata
目: 單向蚓目 Haplotaxida
科: 鉅蚓科 Megascolecidae
属: 鉅蚓屬 Megascolides
种: 吉普斯兰大蚯蚓 M. australis
二名法
Megascolides australis
McCoy, 1878

简介

这种巨型蚯蚓平均有1(3.3英尺)长,平均直径为2(0.79英寸),最长可达3(9.8英尺),平均重量为200克(0.44英磅)[1][2] 它们的身体呈深紫色或蓝灰色,约有 300 至 400 个体节。[3]

生态

它们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吉普斯兰地区,生活在河流的蓝色、灰色或红色土壤的底土之中。[3] 在无脊椎动物中,它们拥有较长的寿命,平均需要5年才能长为成体。它们在温暖的季节繁殖,并在洞穴中产出4(1.6英寸)7(2.8英寸)的蚯蚓卵,蚯蚓卵会在12个月内孵化,刚出生的蚯蚓长约20(7.9英寸)

和大多数在表层土壤中活动的蚯蚓不同,吉普斯兰大蚯蚓几乎一直住在52(20英寸)深的地下洞孔中,并将蚯蚓砂沉积在那里,通常只有大雨才能够冲走。[1]它们大多数时候行动缓慢,不过在快速通过它们挖掘的洞孔时,会发出一些声响,从而让它们能够被探测到。[4][5]

受威胁状态

吉普斯兰大蚯蚓的群落很小而且孤立,[6] 该物种的低繁殖率和缓慢的成熟速度使其种群较为脆弱。[6] 它们的自然栖息地是草原,虽然在牧场中也能生存,[6] 但耕作、大量放牧造成的排泄物都可能影响到它们的种群。[6]吉普斯兰大蚯蚓需要湿润的土壤才能茁壮成长,致密的植被对保持土壤湿度不利,因此也对它们的栖息地造成负面影响。[6]目前对吉普斯兰大蚯蚓尚未实现人工养殖。[1][3]

旅游价值

当地利用对吉普斯兰大蚯蚓的兴趣发展旅游业,在 Korumburra 有一个叫做 Karmai 的专门节日,而在 Bass 举办巨型蚯蚓博物馆。[7]

参见

  • Giant Palouse earthworm - 一个脆弱的北美物种。
  • Oregon giant earthworm - 帕洛斯蚯蚓的近亲,曾被记录有1.3(4.3英尺)长。
  • 佩德湖钜蚓 - 第一个在它们的栖息地塔斯马尼亚被列为"灭绝"的蠕虫物种。
  • Lumbricus badensis - 一种巨型蚯蚓。
  • Microchaetus rappi - 一种南非的巨型蚯蚓。

参考资料

  1. . Museum Victoria. [14 Dec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4). 已忽略未知参数|url-status= (帮助)
  2. Diversity of Soil Fauna and Ecosystem Function, Biology International. Retrieved on October 23, 2008.
  3. AU Environment http://www.environment.gov.au/cgi-bin/sprat/public/publicspecies.pl?taxon_id=64420. [14 December 2013].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4. Action Statement: Giant Gippsland Earthwor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Retrieved on July 23, 2012.
  5. . [2020-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9).
  6. Victoria Resources Online: Giant Gippsland Earthwor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Retrieved on July 23, 2012.
  7. (PDF). Department of 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 2010.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