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大吉

吕大吉1931年9月-2012年6月28日),男,汉族,四川达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吕大吉
出生(1931-09-00)1931年9月0日
 中華民國四川省达县
逝世2012年6月28日(2012歲-06歲-28)(80歲)
北京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宗教学家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研究领域宗教学理论

生平

1949年,就读于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川北校区,后先后在川北行政公署财政厅、西南军政委员会纺织工业管理局工作[1]。1957年,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2]。毕业后进入重庆地质学校(后并入昆明地质学校,现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任教[3]。1961年[4],进入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哲学专业工作[1]。1975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4],历任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5]。参与筹建宗教学原理研究室并任室主任[4][5]。1988年,任中央民族大学宗教研究所名誉所长[6][7]。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顾问[8]中国宗教学会理事、顾问[3][9]。2006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10]。2007年,被评为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11]。2012年6月28日逝世,享年81岁[3]

出版物

编撰了数十篇(本)学术论文和著作:

著作(包括合著):《洛克物性理论研究》、《人道与神道——宗教伦理学导论》、《西方宗教学说史》、《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多卷本)》等[2]

论文:《关于不可知论的实质》、《再谈不可知论的实质》[12]、《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宗教的理论和著作历史概述》、《论列宁的宗教观》[13]、《为洛克“第二性质”学说所作的一些辩护——答陈启伟同志》、《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与肖前同志商鹤》[14]等。

参考资料

  1. 叶小文. . 中国民族报. [2019-05-06].
  2.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9-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4).
  3. . 世界宗教研究. 2012, (04).
  4. 任继愈 (编). .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年1月. ISBN 9787533430207.
  5.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编).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 ISBN 978-7-5161-5113-6.
  6. 中国宗教学术网. .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9-05-06].
  7. 中国宗教学术网. .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9-05-06].
  8. 中国宗教学术网. .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9-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8).
  9. 中国宗教学术网. .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9-05-06].
  10. 佚名. .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学部工作局. [2019-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8).
  11.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 . 中国校友会网 《大学》杂志/ 21世纪人才报. 2007年12月: 15.
  12. 杨献珍. . 学术月刊. 1979, (10).
  13. 龚学增. . .宗教与民族(第七辑):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 2012: 7.
  14. 吕大吉. .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2年8月. ISBN 978780123416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