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麦

喊麦又叫,是在中国大陆流行的一种表演形式,指对着麦克风大声喊叫,演唱出一些类似Rap的风格的作品。随着网络直播盛行,喊麦文化逐渐吸引了一批听众,但也遭到音乐人和网民的批评。

特点

“喊麦”意指对着麦克风大声喊叫,演唱出一些类似Rap的风格,其风格侧重点在“喊”上。[1][2]其制作过程只需从网上下载伴奏,再套上歌词并“打上鸡血”。这一过程很可能侵犯其他音乐制作者的版权,但喊麦者却认为这是在表达“公开和平等”。喊麦的歌词(“麦词”)则通常充斥着“男人”、“天下”、“兄弟”、“征战”、“王者”等词汇,此外还有格式规则,比如另类喊麦就要求“七个字一行,四行为一组,每一行的末尾都押韵,每一组押同一个韵脚”。喊麦者的“艺名”前通常会冠有“MC”二字,即英文“Microphone Controller”(“麦克风的掌控者”,欧美嘻哈圈对rapper的称呼)缩写。[3]

发展

“喊麦文化”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末的北方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的迪厅夜店文化,其营造的氛围非常适合给商店、舞厅“炒场子”。2010年,喊麦者MC石头曾与一些乐队合作,在各地演出、参加音乐节。[3]

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喊麦的演唱方式逐渐被网络主播MC天佑MC六道带红,培养了一批喜欢看喊麦的观众。[2]2017年,网易新闻的一项调研显示,80%的喊麦听众是月收入2000-6000元的21-30岁男性;喊麦者中80%是年龄处于18-27岁的男性,属于在政治、文化圈话语权都很低的人群,近乎30%来自东北地区。现在,喊麦已发展出另类喊麦、散嗑、套词等不同种类。[3]2018年,文化部对就传播低俗暴力信息问题对网络直播进行整治,导致77首热门喊麦被禁,上千名主播被封。这次整治行动对短视频行业冲击极大。[3][4]

社会反响

2020年在一次直播中,歌手杨坤抨击喊麦作品《惊雷》,称其“要歌没歌、要旋律没旋律、要律动没律动,神马玩意儿”,但被原作者MC六道讽刺“音乐不分三六九等”、“[杨坤]的音乐还没有我的火”。[2]

有评论认为,喊麦的演唱方式极好地融合了中国东北地区追求的“精神”、“力量感”,虽然其歌曲本身不甚入耳,但能够充分表达演唱者内心的想法,称其存在合理。[5]

但亦有评论对此观点反击,称喊麦算不上流行音乐,而且“培养了一大批没有艺术欣赏能力、自以为是的粉丝”,这群粉丝吹捧喊麦,并攻击任何批评喊麦的音乐人。[2]有分析指网络上对喊麦的反响多为戏虐、调侃。这些表演不但的歌词逻辑不通,背景音乐亦十分躁动。不过,喊麦属于审丑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调侃丑陋、粗俗的东西来让人获得放松、愉悦感,不应以“高雅”为名强迫别人放弃听喊麦的权力。[6]

参考资料

  1. 赫海威. .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7-09-18 [2020-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2. 真娱乐八卦掌柜. . sa.sogou.com. 2020-04-12 [2020-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3. 小鹿角编辑部. . www.chinambn.com. 2020-04-16 [2020-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4. 赵敏. . 虎嗅网. 2018-02-13 [2020-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5. IC实验室. . tech.ifeng.com. [2020-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6. 曹吉利. . tech.sina.com.cn. 2020-04-19 [2020-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