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韓裔人

在港韓裔人,是指生活在香港的朝鮮族。在2011年有13,288名韓裔居民生活在香港。

移民歷史

一些在港韓裔人是二戰時隨日軍來到香港的朝鮮籍日本兵,日本投降後美軍記錄顯示港英政府遣返了287個朝鮮籍日本兵回韓國。另一些人就是戰後來到香港的中國朝鮮族

人口

根據2011年香港入境事務處的數據,韓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向韓國經貿部報告說,香港有13,288名韓國國民。與中國大陸不同,他們女性的人口比男性多:女性人數為5,713人(57%)、男性為5,675人(43%),性別比為1.34:1。其中,4,005人(30%)擁有居留權,而其餘9,483人(70%)則持有其他類型的簽證。在港韓裔人大多屬於香港中產階級。據普查統計,他們比一般香港居民更富裕;截至2006年,在香港就業的韓國人中,有42.6%的月薪為港幣30,000元或以上。不過,儘管南韓人的工資較高,但他們認為其在香港生活費用高得多,其中醫療費比南韓高出20-30%。

幾乎所有在香港的韓裔人都是南韓人,但也有少數北韓人。然而,北韓的幾家企業和外交官也在香港活動。另外,少數北韓難民企圖偷渡到香港境內,然後獲得政治庇護和運送到南韓;美國難民與移民委員會聲稱,香港警方被指示不記錄他們被捕的記錄。

就業

香港約23.1%的韓裔人在金融,保險,房地產或商業服務領域工作,是香港所有少數族裔中最高比例之一。其中23.1%大概300人為在香港的大型投資銀行辦事處工作,他們多在美國的大學學習,然後返回亞洲擔任現任職務。值得注意的例子之一是池允源,他在獲得二十年的行業經驗後於2008年3月被任命為瑞銀集團香港分公司的總監兼首席執行官。韓國領事館向韓國財政部提交的報告指出,2008年以來,從事金融業的韓國人受到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但因此從事其他行業的就業人數卻從此增加。

尖沙咀的金巴利街是香港韓國商店最集中地區,被稱為小韓國。

教育

香港缺少韓語幼稚園,因此經常把孩子送到英文幼稚園,有些繼續使用英文學校,如英基學校協會管理的英文中學,因此他們英語比韓語要好。香港的韓國人也為子女設立了韓語教育機構。韓國星期六學校(한국토요학원)由韓國居民協會成立於1960年,韓國國際學校位於西灣河,自1996年成立以來,截至2006年,招收了402名學生。但是,由於賄賂醜聞引發了廉政公署的調查,他們失去了韓國人社區的信心。

香港各大學的韓國學生人數也顯著增長,2008年,香港的大學只有約40名韓國人,他們當時只佔當地4000名左右的三年級國際學生的1%。王過,隨著中國經濟崛起,韓國國際學生越來越感興趣在國內學習,香港大學也利用這一趨勢,促進了學生的國際化。截至2011年,香港有595名韓國學生簽證,自2009年度財政年度調查以來增長了644%。此外,在香港境外居住的外籍家庭中,有越來越多的韓國學童,他們選擇留在香港進行大學教育,而不是在韓國或海外接受高等教育。

2011年人口普查受訪的韓國人,19.1%表示英語為日常語言,6.8%粵語,2.2%日語,1.3%普通話和70.6%其他語言(例如韓語)。 除了日常的語言外,其他71.5%的人說英語,14.6%的粵語,24.0%的普通話和9.7%的日語。

宗教

香港約有260名韓國天主教家庭;2005年中期,專門供韓國教徒使用的教區教堂開設,並由湯漢輔理主教主持開幕[1]。現在香港有兩個韓國佛教會和十四個韓國基督新教教會。

參考

Kang, M. Agnes (November 2004), Language and identity in Diaspora: Koreans in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English, Hong Kong University

  1. , Agenzia Fides, 2005-06-13 [2009-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