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同镇

罈同镇,位於四川省鄰水縣西南部,境內西北部是山地,最高峰油家山海拔768米。其餘大部屬丘陵,地形起伏較大。總面積3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2102畝,山林面積3800畝。土壤多為沙壤肥力中等。御臨河經東部流入子中鄉,較大水利工程有涼橋大堰,可灌田兩千畝。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歷年常有伏旱。以農業經濟為主。

坛同镇
概览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上级行政区邻水县
行政区类型行政建制镇
行政区划代码51 16 23 108
村级区划单位数20
- 社区1
- 行政村19
政府驻地人民南路145号
地理、人口、经济
坐标30°07′18″N 106°48′11″E
电话区号+86 
时区UTC+8北京时间

黑灘鄉在1940年代為罈同鎮的一部份,屬四區所轄,1953年從罈同鄉中分出,設置白果鄉。1958年改為白果人民公社。1981年更名為黑灘公社[1]。境內東部是山區,山勢平緩。最高峰張立山,海拔七百六十四米。其餘大部為丘陵。 總面積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971畝,森林面積3900畝。土壤多為紫色土,肥力中等。御臨河沿西部流過,水急灘多,河上修有五洞橋水電站,裝機容量七百五十瓩。境內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歷年常有伏旱[2]

地名由來

  • 罈同鎮駐地罈子壩。罈子壩場口處,溪水衝擊石壁,形成壇狀深潭,附近河壩較寬,故名罈子壩,地因以為名。後因該鄉與同樂合并為罈同鎮,以後雖然分開,仍稱罈同。
  • 黑灘鄉駐地劉家壩。境內小河上有一陡石灘,兩旁懸岩夾峙,林木蓊鬱,蘆葦叢生,灘下水潭墨綠,取名黑灘子,因以為名。

歷史沿革

  • 清代道光年間,為罈子壩場。
  • 民國4年(1915年),縣設六保衛區,為第四保衛區罈子鄉
  • 民國24年(1935年)7月1日,將6個區合併為3個區,為鄰水縣第三區,罈子鄉和同樂鄉合併為罈同鎮。
  • 民國29年(1940年)3月1日,實行新縣制,為鄰水縣第四區罈同鎮。
  • 民國31年(1942年)1月6日,為鄰水縣第五區罈同鄉,轄24保、231甲。
  • 1949年12月21日,成立鄰水縣人民政府,為鄰水縣罈同區,轄罈同、高興、牟家、合豐、九峰等5個鄉。
  • 1950年7月30日,改地名區為序數排列,將鄰水縣罈同區改為鄰水縣第二區。10月,改保為村,改甲為鄰。
  • 1951年6月9日,重新調整原有區鄉,鄰水縣第四區轄罈同、高興鄉。
  • 1953年4月24日,增劃鄉鎮,第四區轄罈子、雙水、同樂、白果、高灘、七孔、接龍、子中等8個鄉。
  • 1953年9月4日,繼續增劃鄉鎮,第四區轄罈子、雙水、同樂、白果、高灘、七孔、接龍、子中、石壩、華鎣、沙壩等11個鄉。
  • 1956年1月24日,將序數排列區名改為地名區名,縮編鄉鎮,罈同區轄罈同、白果、子中、七孔、同樂、華鎣、高灘等7個鄉。
  • 1958年10月,建立人民公社。
  • 1984年1月25日,改為鄉人民政府。
  • 1985年8月12日,罈同區仍轄罈同、椿木(1981年12月14日,由同樂改名)、黑灘(1981年12月14日,由白果改名)、七孔、子中、高灘、華鎣7個鄉。
  • 2019年12月,撤销九峰乡华蓥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罈同镇管辖。[3]

政權沿革[4]

罈同區:「文化大革命」剛結束時,各項工作還未完全理順,罈同區革組仍然履行著行政領導職 能。1978年5月,經地委批准,撤銷罈同區革組。建立罈同區公所,並任命了正、副區長。 1983年12月機構改革時,罈同區公所領導班子進行了充實調整。

罈同鄉: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後,罈同人民公社的行政組織機構仍然是革命委員會。 1981年3月,縣委決定撤銷罈同人民公社革委會,建立罈同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管委會設主任、副主任。1984年1月,根據中共中央體制改革要求,縣委又決定撤銷罈同人民公社管委會,建立罈同鄉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

罈同镇下辖以下地区:[5]

坛子坝社区、黄桷冲村、陡水坡村、滩口村、罗家庙村、五洞桥村、瓜儿滩村、硫磺沟村、青龙村、百灵庙村、晒谷山村、芭茅村、石墙嘴村、天才门村、白洋坝村、老菜坝村、新拱桥村、蓼叶寺村、枷档湾村和蜂子岩村

原罈同鄉轄14個村,131個生產隊[2]。分別是

  1. 一村,青龍村,有12個生產隊,境內有周家咀、蓮花壩、小河口、趙家壩等地。
  2. 二村,陡水坡村,有9個生產隊,境內有陡水坡、大咀等地。
  3. 三村,百靈廟村,有13個生產隊,境內有石廟子、少坪、何家坪、榮家壪、大茅坡、三角灘、羅家咀等地。
  4. 四村,曬穀山村,有9個生產隊,境內有新天坪子、大岩洞、曬穀山等地。
  5. 五村,芭茅村,有8個生產隊,境內有芭茅洞、天燈梁子、向陽屋基、楊家洞、羅家山等地。
  6. 六村,石牆咀村,有13個生產隊,境內有石牆咀、堰塘壪、任家咀、廖家壪等地。
  7. 七村,天才門村,有9個生產隊,境內有雙水井、長溝、周家壪等地。
  8. 八村,白羊壩村,有7個生產隊,境內有白羊壩等地。
  9. 九村,老菜壩村,有7個生產隊,境內有老菜壩、賀家埡口、下觀音、大興寨、向家堂等地。
  10. 十村,新拱橋村,有11個生產隊,境內有簡家溝、喻家壪、油家山、新拱橋等地。
  11. 十一村,蓼葉寺村,有7個生產隊,境內有孫家壪、田家壪、蓼葉寺等地。
  12. 十二村,枷檔壪村,有7個生產隊,境內有桐子壪、沈家壪、騎龍壪、枷檔壪等地。
  13. 十三村,蜂子巖村,有9個生產隊,境內有新屋壪、張家壪、天門丘、蜂子巖、思治橋等地。
  14. 十四村,黃桷沖村,有10個生產隊,境內有黃桷沖、大冲咀等地。

原黑灘鄉轄5個村,50個生產隊,分別是

  1. 一村,灘口村,有16個生產隊,境內有楊家坪、坪上、高山坪、柏木塘、蓼葉塘、陳家壪、沙灘子、河水壩、灘口等地。
  2. 二村,羅家廟村,有14個生產隊,境內有高咀、張家壪、竹林壪、蘇家溝、飛山廟、羅家廟等地。
  3. 三村,五洞橋村,有5個生產隊,境內有五洞橋、圓灘、黑灘子等地。
  4. 四村,瓜兒灘村,有6個生產隊,境內有曾家壪、氊帽寨等地。
  5. 五村,硫磺溝村,有9個生產隊,境內有鍾壪、萬家溝、流水溝、上劉家壩、石家山、岩子洞、李家壪等地。

方志[6]

  • 《同區簡志》1冊,鄰水縣同區公所,程軍主編,內部印發,1983年10月,3冊16開280頁
  • 《同鄉志》1冊,鄰水縣《同鄉志》編寫組,謝吉雲主編,內部印發,1984年4月,5冊16開261頁

参考资料

  1. 達縣地區行署達署發(1981)137號文件
  2. 《四川省鄰水縣地名錄》,鄰水縣地名領導小組編印,1985年7月,第75-81頁
  3.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广安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16号)。
  4. 雷志遠主編;中共四川省鄰水縣委組織部等編.《中國共產黨四川省鄰水縣組織史資料 1926-1987》.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08.第401頁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0.
  6. 全國地方志資料工作協作組編.《中國新方誌目錄》.書目文獻出版社,1993年08月第1版.第541-544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