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人际关系取向

基本人际关系取向(英文:),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舒茲()于1958年创建的一种人际关系理论。该理论主要解释小型组群的底层人际关系,其基于分析人们在组群交往中追求的主要三种人际关系需求:爱()、归属()和控制()。舒茲展开了一系列名为的测量方式,包括六类、九项的问答。该理论可用于测量和控制组织成员如何感受爱、归属和控制,或如何能够在组织中获取其他成员的回馈。

描述

这些分类通过在社会化、领导力和责任感、个人亲密交往等领域测量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基于这种理论,FIRO-B通过三类行为测量,其中每类再分两项:表达()和需求(),分别为一个人向他人表达某类行为,和希望他人向其表达某类行为。舒茲相信FIRO-B并非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分析方法,但并不鼓励类型学的解释。但是四种气质仍然被运用到FIRO-B的解释中,并导致五种气质()的理论诞生。

舒茲主张外部行为在爱、归属和控制的影响能够通过FIRO-B的成绩反应出来。对于每个领域的人际需求分为以下三种:(1)缺乏的;(2)过度的;(3)理想的。缺乏是指个体没有尝试直接的人际需求;过度则暗示个体过度频繁地试图满足需求;理想则指需求的满足感。

参考

  • Ryan, Leo R. . 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1977.
  • Schnell, E.; A. Hammer,. . Developing Leaders (Palo Alto, CA: Davies-Black Publishing). 1997.
  • Schutz, W.C. . New York, NY: Holt, Rinehart, & Winston. 1958.
  • Thompson, H. . Watkinsville, GA: High Performing Systems, Inc. 2000 [2010-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09).
  • Olmstead, John W. (PDF). Century University. July 1999 [2010-02-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4-07-19).
  • Owen, William. (PDF). [2010-02-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1-2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