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壁花蜂

塗壁花蜂,體長約3~6公分,算是中大型的歐洲蜂類。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偶有時會在較高緯度的地區被發現。塗壁花蜂並非群居的蜂類,而是比較像是穴蜂科一樣分散式的在牆孔、磚牆的縫隙中築巢。以花蜜為食,也會傳播花粉,因此屬於益蟲

生活習性

塗壁花蜂是屬於分散型的蜂類,除了在交配期間或是花量較多時會有小群體(大概5~6隻)出現。塗壁花蜂並不築巢,更不是社會性昆蟲,因為牠們雖然有小群體,但是非常零散,連築巢都是個體戶,幾乎沒有在同一個巢穴發現超過兩隻(不含幼蟲)以上的紀錄。由於塗壁花蜂不築巢,所以牠們就地取材,尋找有略深、可容納牠們體型的縫隙來築巢,就像熊蜂切葉蜂一樣。

令人嘆為觀止的特異現象——遠距歸巢

在群體而居的社會性昆蟲中,歸巢的能力是與身俱來的。如常見的蜜蜂來說,無論是野生的還是被飼養在蜂箱的,無論蜜源多遠,都有辦法將花粉帶回歸巢。在非社會性昆蟲中,只有熊蜂可以,但是熊蜂也僅限短距離可以將花粉帶回巢穴給其幼蟲食用。塗壁花蜂不同,無論距離再遠,只要辨識出巢穴的方位,都能將花粉帶回。

最早發現此現象的是提出進化論達爾文。他發現此一現象,問遍各個英國博物學家,皆無法得到答案。於是達爾文寫信請教昆蟲學家法布爾法布爾立刻著手進行試驗,首先將幾隻塗壁花蜂帶離巢穴稍遠的地方,但是沒多久這幾隻塗壁花蜂皆成功地回到巢穴,法布爾大為驚異,第二次再到更遠的山丘附近,但是結果一樣。最後法布爾和其次子、鄰居一起試驗。法布爾是搭乘馬車,邊搭乘邊旋轉關著塗壁花蜂的盒子,且還繞遠路;其次子則是用自行車搭運距家約十公里的小灌木叢林,但不旋轉,鄰居則是用步行在山谷中,一邊旋轉。法布爾又請他的女兒紀錄,這三人小組在中午前出發,到了接近傍晚,法布爾的女兒發現這二十多隻的塗壁花蜂皆成功的歸巢,其中甚至有帶著花蜜回來的。於是法布爾做出結論,只要是蜂類,無論是否群居,皆可能藉著對地球磁場的幫助下歸巢。此報告一出,震驚歐美各界的生物學家,生物學家原先以為只有群居的社會性昆蟲有此能力,非群居的昆蟲則無,經過法布爾的報告,讓生物學家大為嘆服,紛紛向法布爾致敬。在法布爾的巨著《昆蟲記》有記載是次實驗的過程,並把塗壁花蜂與其他蜂類作為比較。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