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埔不倒翁
模樣
外埔不倒翁位在鐵砧山東南麓[1],圓修宮廟後方[2]。其半身高九尺四寸[2][3]。頭略呈三角形[4],高四尺五寸[2][3],以長不齊牙齒的大口加上圓睜睜的大眼表情向外埔方向眺望[4]。原先眼珠被破壞,後由大甲西靈宮志工重雕安上[5]。
固定基座與不倒翁像背後的光芒狀的壁襯是區公所在2002年加上,被批評阻斷了石像與後方樹林的聯繫,石頭與林野一體的神秘感,不復存在[3]。
由來
外埔鄉圖書館館長柯文成表示:附近居民稱漢人入墾外埔後,原住在此的平埔族立下此石像,意在看顧所有土地,但置放年代不可考; 另一說是此石材質與附近1935年由吳淮水所立的江山萬里碑一樣,所以可能是他所立,抒懷反抗日本人的統治,不倒翁即寓意台灣不倒,合起意思是「江山萬里一點願,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3]。「江山萬里一點願」意思是大丈夫若心甘情願,即使重比河山也可相讓,反之不願者,雖輕即草芥,亦要爭還[5]。至於吳淮水是日治時期台灣文化協會會員[1][6][7],老師是有「大甲聖人」之稱的志賀哲太郎[6]。
觀光
外埔不倒翁列為外埔鄉公所在1987年推薦的四十二個單車旅遊點之一[8]。台中縣政府交通旅遊局為2001年周休二日將實行,所出版的觀光手冊也包含這像[4]。外埔鄉公所網頁中「景點一日遊」內容亦介紹此景物,並寫是相傳是不甘願的原住民所立,在2003年時被駭客入侵,加入一大段「物競天擇,弱肉強食」的論調[2]。
參考
- 吳進昌. . 《中國時報》. 2002-03-26 (中文(台灣)).
- 林貞平. . 《聯合報》. 2003-07-15 (中文(台灣)).
- 吳敏菁. . 《中國時報》. 2002-10-28 (中文(台灣)).
- 林上玉. . 《民生報》. 2000-12-06 (中文(台灣)).
- 陳榮昌. . 《台灣好新聞報》. 2015-06-22 [2020-03-03] (中文(台灣)).
- 陳世宗. . 《中國時報》. 2007-04-06 (中文(台灣)).
- 郭金潤. . 《聯合報》. 2002-03-26 (中文(台灣)).
- 許家源. . 《民生報》. 1987-05-01 (中文(台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