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桿菌O104:H4型

大腸桿菌O104:H4型英語:)是腸出血性(enterohemorrhagic )大腸桿菌的一個菌株,並有部分腸聚集性大腸桿菌(enteroaggregative)的基因[1],導致了2011年O104:H4型大腸桿菌疫情。其血清型O104:H4中「O」指的是O抗原菌體抗原,somatic antigen),「H」指的是H抗原(鞭毛抗原,flagellar antigen),這兩種抗原是區分大腸桿菌的重要方式之一[2]

O104:H4型大腸桿菌增殖的動畫

流行病學

造成出血性大腸桿菌主要致病的毒素稱為「志賀樣毒素」,可損傷腸道黏膜,甚至進入血液中破壞紅血球,導致溶血性病變,這種症狀在腎臟中最為明顯,常導致急性腎衰竭,即為溶血性尿毒綜合症[3]

大部分腸出血性腸炎是由O157:H7型的大腸桿菌引起的,但也有少部分是由其他血清型的大腸桿菌引起[3]。如1994年發生於美國蒙大拿州的出血性結腸炎,即是由O104:H21型的大腸桿菌引起[4]。造成本次疫情的O104:H4型之前也曾造成零星個案,如2004年一位併發溶血性尿毒綜合症的韓國婦女,其糞便中分離出O104:H4大腸桿菌[5][6]

基因定序

2011年O104:H4型大腸桿菌疫情爆發後,位於中國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BGI)首先於6月2日定序出造成疫情的大腸桿菌O104:H4型的基因[7],半天後德國明斯特大學醫院衛生研究所也完成了基因定序[8],結果顯示這種品系的大腸桿菌與2001年德國從腹瀉病人體內分離出的菌株01-09591,及2002年從中非長期腹瀉愛滋病患者糞便中分離的菌株55989具有高度相似性,與中非菌株相比多了志贺樣毒素(Shiga-like toxin)基因,與2001年德國的分離株相比則毒性基因大致吻合,但多了許多抗藥性的基因,因此對氨基糖甙大环内酯磺胺头孢菌素单酰胺菌素、青霉素链霉素等多種抗生素有抗藥性。研究人員據此推測2001年的分離株可能是這次疫情菌株的直接祖先[9]

德國明斯特大學衛生研究所所長黑爾格·卡希於6月10日表示,此型大腸桿菌的原始宿主很有可能就是人類,因為儘管有幾種O104型的大腸桿菌以其他動物為宿主,但目前沒有證據證明O104:H4型的大腸桿菌能在其他動物的體內生存[10]

參考資料

  1. David Tribe. . 2011-06-02 [2011-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7).
  2. . 疾病管制局全球資訊網.
  3. . 北京日報. 2011-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1).
  4. Feng P, Weagant SD, Monday SR. . J Clin Microbiol. 2001 Jan, 39 (1): 24–28 [2011-07-02]. PMID 1113674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4).
  5. Bae WK, Lee YK, Cho MS, Ma SK, Kim SW, Kim NH, et al.. A case of ha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caused by Escherichia coli O104:H4. Yonsei Medical Journal. 2006 Jun 30;47(3):473–9. doi:10.3349/ymj.2006.47.3.437. PubMed.
  6. . asiaone. 2011-06-06 [2011-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2).
  7. . 華大基因. 2011-06-02 [201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8. . 新民周刊. 2011-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18).
  9. . 華大基因. 2011-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2).
  10. . 新華網. 2011-06-11 [2011-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