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楼 (昆明)

大观楼位於中國雲南昆明市區西南部,南临滇池康熙年间所建,因园内建有一座附长联的三层楼和楼前的三潭印月而得名。楼阁耸峙,绿树成荫,有揽胜阁、涌月亭、观稼堂及“蓬莱别境”等胜景,现为游览公园。

大观楼

昆明大观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昆明市西山区
分类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时代
编号7-1386-3-684
登录2013年3月

历史沿革

大观楼坐落在滇池北滨,隔水与太华山相望,又称“近华浦”,建筑为中国传统的四方三重檐木结构,琉璃翼角攒尖顶,始建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初为二层楼宇,逐渐成为“远浦遥岑,风帆烟树”的游览胜地。乾隆年间,昆明布衣学者孙髯翁撰写一百八十字长联,上联描绘昆明风物,下联书写云南历史,对仗工整,气势恢弘,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 ”,并由名士陆树堂书写,刊刻悬挂,大观楼以长联而更为名楼。道光八年(1828年)修葺期间增建为三层;咸丰七年(1857年)毁于战火;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复被大水损毁;光绪九年(1883年),由云贵总督岑毓英再次重修,并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云南学者、书法家赵藩以楷书重书孙髯翁的长联悬挂于楼前。

目前,大观楼在大观公园之内,楼高18米,占地面积224平方米。198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将大观楼列入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大观楼长联

大观楼长联由清朝乾隆年间昆明名士孙髯登大观楼有感而作。孙髯(约1694-1775年),字髯翁,号硕庵,祖籍陕西三原,少年应童试,目睹考生被搜检才可进入,顿觉“以盗贼待士也,吾不能受辱”,不复科考,故终生未仕。一生著述甚多,除大观楼长联外,还著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辑著《国朝诗集》、《滇诗》等,并修《云南县志》。其一生清贫,晚年独居园通寺咒蛟台,以易卜为生,後移居弥勒县,病卒,葬于弥勒城西。[1]

对联长达180字,对仗工整,豪情万丈,全文如下:[1]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参考资料

  1. . 云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2009-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9).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大观楼 (昆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