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迫傑

大迫傑日语:1991年5月23日)是日本男子田徑運動員,主攻項目為長跑。他於2011年在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獲得田徑10000公尺金牌[1],於2014年在亞洲運動會獲得田徑10000公尺銀牌,並打破多項日本田徑紀錄。

大迫傑
个人资料
罗马拼音Osako Suguru
所属国家队 日本
出生 (1991-05-23) 1991年5月23日
 日本東京都
居住地 日本東京都
教育程度早稻田大學スポーツ科學部
母校町田市立金井中學校
佐久長聖高等學校
早稻田大學
活跃年代2007年-
身高
体重
配偶橋本あゆみ2015年結婚)
网站suguruosako.com
运动
国家/地区 日本
运动田徑
项目中長跑、長跑
职业院校校队早稻田大學競走部
成绩与头衔
国际性决赛
  • 2010年IAAF世界越野錦標賽(U20 Race):第32名
  • 2010年IAAF世界越野錦標賽(U20 Race):Team第6名
  • 2010年世界青年田徑錦標賽:10000公尺第8名
  • 2011年夏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10000公尺第1名
  • 2013年世界田徑錦標賽:10000公尺第21名
  • 2014年鑽石聯賽伯明罕站:2英里第7名
  • 2015年鑽石聯賽尤金站:10000公尺第16名
  • 2015年鑽石聯賽倫敦站:3000公尺第9名
  • 2018年世界半程馬拉松錦標賽:半程馬拉松第24名
  • 2018年世界半程馬拉松錦標賽:Team第12名
区域性决赛
  • 2014年亞洲運動會:10000公尺第二名
全国性决赛
  • 2010年日本陸上競技選手權大會男子組:5000公尺第27名
  • 2011年日本陸上競技選手權大會男子組:5000公尺第6名
  • 2012年日本陸上競技選手權大會男子組:10000公尺第2名
  • 2012年Rieti運動會:3000公尺第10名
  • 2013年聖安東尼山學院接力賽(Elite):5000公尺第11名
  • 2013年PaytonJordan邀請賽:10000公尺第2名
  • 2013年日本陸上競技選手權大會男子組:10000公尺第2名
  • 2013年Gugl運動會:3000公尺第10名
  • 2014年日本陸上競技選手權大會男子組:10000公尺第2名
  • 2014年柏林國際體育場節:5000公尺第13名
  • 2014年Rieti運動會:3000公尺第6名
  • 2015年Millrose運動會:5000公尺第3名
  • 2015年日本陸上競技選手權大會男子組:5000公尺第2名
  • 2016年日本陸上競技選手權大會男子組:5000公尺第1名
  • 2016年日本陸上競技選手權大會男子組:10000公尺第1名
  • 2017年日本陸上競技選手權大會男子組:10000公尺第1名
  • 2018年Husky經典賽(Section 1):5000公尺第9名
  • 2018年BryanClay邀請賽(Heat 1):5000公尺第3名
  • 2019年日本陸上競技選手權大會男子組:馬拉松第3名
奥运会决赛
  • 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10000公尺第17名
最高世界排名
  • 【3000公尺-2英里-5000公尺】:第23名(2015年8月18日)
  • 【10000公尺】:第12名(2015年7月28日)
  • 【25公里-30公里-馬拉松】:第17名(2018年10月16日)
个人最好成绩
  • 1500公尺:3分40.99秒 (2016年)
  • 3000公尺:7分40.09秒 (2014年 全國紀錄
  • 2英里:8分16.47秒 (2015年 全國紀錄
  • 5000公尺:13分08.40秒 (2015年 全國紀錄
  • 10000公尺:27分38.31秒 (2013年)
  • 20公里:58分36秒 (2010年)
  • 半程馬拉松:1小時01分00.73秒 (2018年 勞動節半程馬拉松紀錄
  • 馬拉松:2小時05分29秒 (2020年 全國紀錄
最近更新于:2020年3月1日
世界大學運動會獎牌記錄
代表
田徑
1 金牌 2011年深圳 10000公尺
{{{c2}}}
{{{c3}}}
{{{c4}}}
{{{c5}}}
{{{c6}}}
{{{c7}}}
{{{c8}}}
{{{c9}}}
{{{c10}}}
{{{c11}}}
{{{c12}}}
{{{c13}}}
{{{c14}}}
{{{c15}}}
{{{c16}}}
{{{c17}}}
{{{c18}}}

2018年10月7日,以2小時5分50秒創下日本男跑者紀錄,獲一億日圓獎金(由日本實業團陸上競技連合所頒發)[2]

2020年3月1日,他在東京馬拉松上以2小時05分29秒再次打破日本紀錄[3]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