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貺節

天貺節,為中國漢族傳統文化節日之一,但現在已逐漸式微。主要民俗有祭神、曬書、曬衣服、女兒回娘家等,民諺有:“六月六,請姑姑。”,曬書、曬衣服被褥、洗寵物、驅蟲等,和夏季酷熱有關;因此同一天又有洗節曬書節虫王節回娘家節姑姑節之稱。

簡介

一些人認為天貺節是和大禹的生日相關,又有相傳是玉帝將天門打開以賜福黎民之日,俗稱開天門天門節。《安平縣雜記》:「六月初六,俗名是日天門開,人家競曝衣服,謂不虞霉爛。」也有說法是六月初七

宋史》記載,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六月六日,因為天書再降,皇帝敕封此日為「天貺節」,「貺」就是賜與的意思。

有一說法稱公家在六月初六日祭天,不允許一般百姓祭天,於是民間在六月初七祭祀玉帝、天庭眾神。有人則說是六月初六日玉皇稱帝,七日大會衆仙。

漢族大致上認為此日是上天降福予人的日子,應祭神求福,且陽氣極盛,可曝曬書籍、衣服、被褥等,可保長久不發黴。也可以洗浴犬馬,避免其得到皮膚病。

其餘風俗各異,如舊時北京人有喝綠豆湯、食用肉包、炒韭菜、煎茄子和煎餅等習俗。此外郊遊與賞荷花,以解暑氣。[1]元、明兩朝於六月六為洗象日,[1]近代逐漸演變成在此日為貓、狗等寵物洗澡。[2][3]華北地區吃饅頭,西北地區則吃烙餅[2]山東某些地區,還有吃羊肉的習俗,不能確認的解釋是羊肉屬於生發之物,夏季吃羊肉,起到以毒攻毒的作用。潮州汕頭地區以前因為此時西瓜產季過去了,六月六以後就較少吃西瓜了。[4]江淮一帶吃茯苓糕[3]和炒麵。[4]

艋舺龍山寺天貺節,在祭拜祈福後會將祭品的喜糖灑向天空,送給信徒分享

善信可在初六日或初七日祭拜玉帝、天神,祈求補運,各地略有差異。以台北地區為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民眾自行到寺廟祭拜補運,需購買祭品,一般會有紙人替身,以及一份紙錢、補運錢,一份米糕(上有一顆龍眼乾),擺在祭品盤中祭拜,備金紙(大箔壽金、壽金、福金、刈金金白錢等)、餅乾、麵線或油麵等祭拜,上香祭拜完後,將替身、金紙一起焚化掉。再將龍眼殼剝下,這是將過去的厄運去除的意思,然後食用龍眼,象徵福氣圓滿。這類補運習俗目前在關渡宮行天宮松山慈祐宮板橋慈惠宮艋舺龍山寺艋舺青山王館艋舺祖師廟西門町媽祖廟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大龍峒保安宮等知名廟宇都盛行。

參考

  1. . [July 22,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30).
  2. . [July 16,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3).
  3. (PDF). [May 27, 20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8-12).
  4. . [June 5,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