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閤檢地

太阁检地丰臣秀吉日本全国推行行的检地(农地〔山林除外〕的测量及收获量调查),包含了天正的石高修正()和文禄检地()。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假名
平文式罗马字

概要

1582年(天正十年),丰臣秀吉在山崎会战后,以对山城国的检地为开端,一直到1598年其死后为止,任命浅野长政石田三成等武将对全国的直辖领地和大名领地进行检地[1]。秀吉在1591年(天正19年)后将关白一职让给外甥丰臣秀次,而被称为太阁。因而这次检地被称为太阁检地。[1]

内容

单位的统一

太阁检地时,统一了土地的面积单位。统一后的单位换算如下:

  • 6尺3寸(约191厘米)=1步
  • 30步=1亩
  • 10亩=1反
  • 10反=1町
  • 1町=1公顷

同时还将耕地分为上、中、下和下下四级,规定了各级耕地应缴纳的地税。如上田1反应缴纳1石5斗的稻米;中田1反则为1石3斗。以此类推,各级依次减少2斗。统一称量石数的容器升,并且还确立了折算为稻米石数缴交地租的石高制[2]

土地所有权的确立

统一单位的同时,太阁检地还确立了一地一人耕作的制度,同时将其姓名登记于“检地册”上,登记在检地册上的人一般是实际耕种土地的人。而登记在检地册上的耕者不允许抛弃自己的耕地,并且不能买卖与抵押自己的土地。[2]

各年检地的令制国数

年份 检地的令制国数
1582年 3
1583年 4
1584年 7
1585年 5
1586年 2
1587年 6
1588年 8
1589年 16
1590年 19
1591年 20
1592年 10
1593年 9
1594年 14
1595年 20
1596年 8
1597年 5
1598年 10
出处:[3]

评价

太阁检地消灭了庄园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一块土地多人拥有权利,并分配其产量的制度,确立了一地一人的耕作制度。[4]以此为基础确立了作人土地耕作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任务,其结果是更多的小农民直接被领主支配,以村为单位缴纳年贡的制度确立起来,从此庄园制度解体。[5]

其次,太阁检地不单单是对土地的测量,还意味着日本近世秩序的形成。统一天下的秀吉,通过武力的方式,废止了过去一切年贡收集关系和封建领主的特权,在新领地的农民的基础上设立自己单一的领主权,确立了农民对土地的占有权,从而使中央和地方完全控制了广大农村。从此农村的基本生产关系成为领主对农民的直接剥削关系。因此太阁检地完成了全国的新秩序,形成天下一统的局面。[6]

参考文献

  1. 日本国語大辞典,世界大百科事典内言及, ブリタニカ国際大百科事典 小項目事典,デジタル大辞泉,百科事典マイペディア,世界大百科事典 第2版,大辞林 第三版,日本大百科全書(ニッポニカ),精選版. . コトバンク. [2019-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1) (日语).
  2. 井上清. .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1年: p122.
  3. 全国教育図書. . 1965年.
  4. 依田熹家. .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4: p124.
  5. 佐佐木润之介. . 吉川弘文馆. 2005: p7.
  6. 山口啓二, 历史科学大系第六卷·日本封建制社会和国家(下). . 校仓书房. 1979: p156.

相關條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