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羅維爾水壩

奧羅維爾水壩英語:)為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亚州奥罗维尔,攔截羽毛河河水蓄水的土石壩,壩高770英尺(230,為美國最高的水壩[7],主要功能為供水、發電及防洪,該壩形成的奧羅維爾湖為加州第二大人工湖,蓄水量達350萬英畝-英尺(4.4 km3),为美国第21大蓄水量的水库[8]

奧羅維爾水壩
Oroville Dam
国家 美國
位置美國加利福尼亚州奥罗维尔
坐标39°32′20″N 121°29′08″W
用于發電
现状运作中
始建1961年
啟用1968年5月4日
所有者加州水資源局
水坝和溢洪道
水坝类型土石壩
橫跨羽毛河
地基高度770英尺(230米)[1]
长度6,920英尺(2,110米)[1]
坝体积77,619,000 cu yd(59,344,000 m3
溢洪道类型溢流、8閘門洩洪道
溢洪量250,000 cu ft/s(7,100 m3/s)
水库
形成奧羅維爾湖
总容量3,537,577 acre·ft(4.363537 km3[2]
无效容量29,600 acre·ft(0.0365 km3[3]
集水面积3,607 sq mi(9,340 km2[2]
表面积15,805 acre(6,396 ha)[2]
正常水位901英尺(275米)(洩洪道)[4]
615英尺(187米)[5]
涡轮机3慣常水電站
3抽水蓄能电站
裝機容量819 MW[5]
年均發電量1,490 GWh[6]
网站
http://www.water.ca.gov/swp/facilities/Oroville/LakeDam.cfm

奧羅維爾水壩由加州水資源局建造,為加州水資源計畫的關鍵工程,為加州兩大水資源系統計畫之一。

历史

奧羅維爾水壩於1961年開始建造,建造過程中雖面臨多次洪水以及建壩材料運輸火車事故,大壩仍於1967年完成,整個工程於1968年投入使用。奧羅維爾水壩裝設抽水蓄能电站進行發電,該水電站為美國最大的地下水電站

2017年洩洪道損害

照片顯示部分的奧羅維爾水壩緊急溢洪道(左)及主洩洪道(右)(2008年)

主洩洪道損害

2017年2月7日,在多天大雨後以50,000立方英尺每秒(1,400立方每秒)的流量進行例行性洩洪時,奧羅維爾水壩的主洩洪道出現了一個大坑[9]。高入水量迫使水壩管理者繼續使用損害的主洩洪道,但這也使得坑洞持續擴大。至2月10日時主洩洪道的坑洞已達300英尺(91寬、500英尺(152長、及45英尺(14[10]。同時,由主洩洪道坑洞沖出的碎片被帶到下游,造成的高濁度損害了羽毛河魚孵化場[11]。為了減低損害,魚孵化場的州職員開始撤離幼魚和魚卵 [12][13]

雖然工程師為了避免使用緊急溢洪道而繼續使用損害的主洩洪道,期望能降低奧羅維爾湖水位到安全範圍內[14],但洩洪量仍從65,000 cu ft/s(1,800 m3/s)調降到55,000 cu ft/s(1,600 m3/s),以避免損傷到鄰近的輸電線[15][16],但這也使得湖面持續升高。

緊急溢洪道的使用和下游居民撤離

湖水溢過緊急溢洪道及下方停車場;照片近處是主洩洪道(2017年2月11日)

2017年2月11日早上8點,奧羅維爾湖水自1968年奧羅維爾水壩完工後,首度溢流過緊急溢洪道[17]。水壩管理員和州水資源局官員當時認為不會危害到公眾安全,因此撤離奧羅維爾市居民並不被考慮。流經緊急溢洪道的流量達到12,600 cu ft/s(360 m3/s)[18][19],直接流經緊急溢洪道下方的山丘,一如當初的設計。

2017年2月12日,撤離令被下達給居住在羽毛河盆地低窪地區布特、尤巴、及薩特等郡內民眾,因緊急溢洪道下方山丘出現了侵蝕洞,可能造成緊急溢洪道崩塌[20]。為了減緩洪水侵蝕緊急溢洪道,管理員調大主洩洪道的流量至100,000 cu ft/s(2,800 m3/s)[21]

到了2月12日晚上8點時,主洩洪道提高的洩洪量成功的降低了水壩水位,洪水不再流過緊急溢洪道,但撤離令還沒被解除。緊急損害評估訂於13日上午進行[22]。至13日,約18萬8000名居民已撤離[23]。在水壩和洩洪道得到聯邦和州官員認定為安全後,布特郡警長於2月14日解除了強制撤離令[24]

調查和重建

重建溢洪道在2018年底完成. 2019年4月6日新溢洪道開始使用.

參考文獻

  1. . National Performance of Dams Program. Stanford University. [2012-03-31].
  2. . California Data Exchange Center.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2012-03-31].
  3. Ritzema, Randall S.; Newlin, Brad D.; Van Lienden, Brian J. (PDF). CALVIN Projec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October 2001 [2014-01-25].
  4. . 美国地质局地理名称信息系统. January 19, 1981 [2012-03-31].
  5. . California State Water Project.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2009-06-17 [2012-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7).
  6. . California Energy Commission. [2015-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8).
  7. . United States Society on Dams. [2012-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5).
  8. .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2012-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5).
  9. Kasler, Dale; Sabalow, Ryan; Reese, Phillip. . Sacramento Bee. [2017-02-09].
  10. Graff, Amy. . SFGate. 2017-02-10 [2017-02-10].
  11. . KRCR. 2017-02-11 [2017-02-13].
  12. . NewsOK.com. 2017-02-10 [2017-02-11] (美国英语).
  13. . ChicoER. [2017-02-13].
  14. . [2017-02-11].
  15. . Sacramento Bee. [2017-02-12].
  16. CA DWR. (PDF). 2017-02-10 [2017-02-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2-13).
  17. Associated Press. . ABC News. 2017-02-10 [2017-02-10].
  18. . SF Gate. 2017-02-12 [2017-02-12].
  19. @CA_DWR. (推文). 2017-02-12 Twitter.
  20. Staff, KCRA. . KCRA. 2017-02-13 [2017-02-13] (英语).
  21. . Sacramento Bee. 2017-02-12 [2017-02-12].
  22. Reese, Phillip; Sabalow, Ryan. . Sacramento Bee. 2017-02-12.
  23. Schmidt, Samantha and Hawkins, Dave. . Washington Post. 2017-02-13 [2017-02-13].
  24. Daniels, Jeff. . CNBC. 2017-02-14 [2017-02-1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