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思序堂

姜思序堂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家制作中国画颜料的老字号,创立于清乾隆年间,是江苏老字号品牌。

历史

姜思序堂起自清初,有明末进士姜图香后裔之姜姓画家,善于制作颜料,因技艺高超,名声在外,引得各方来求。后其子孙传承了这门手艺,改为家庭作坊式经营。至乾隆年间,在阊门内设铺开业。借姜家中的“思序堂”起名为姜思序堂,自此闻名全国。

太平天国时期,姜家离苏避难,姜思序堂停业。后姜氏后人姜少甫回苏,重拾姜思序堂招牌重新开业,采用传统制作方法,使产品质量得以长期保持。宣统三年(1911年)姜少甫因病,将姜思序堂交由徒薛文卿管理。后薛文卿又传与子薛庚耀。1953年,姜思序堂国画颜料生产合作社成立,并发展为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厂。因现代化学颜料大量占据市场,传统颜料需求紧缩,姜思序堂经营不济,于2005年宣告破产。2012年,由私人注资重开。2015年被认定为江苏老字号。[1][2][3]

工艺

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苏州市
分类传统技艺
序号882
编号项目Ⅷ—198
登录2011年

姜思序堂所生产颜料,包括粉状、膏状、印泥,原材料均选用天然植物、动物、矿石等,选料考究。制作主要依靠手工,其膏状颜料的主要工艺有粉碎、研磨、下胶、革脚、煎色、干燥、称量等。姜思序堂的产品品种繁多,工艺繁复,特点是易溶易化,着色不脱,色泽鲜明,经久不变。也因其品质优越,被不少近现代大家如任伯年、吴昌硕、徐悲鸿、齐白石等所青睐。2011年,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为1964年进入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厂的仇庆年。[4][5][6]

参考

  1. 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 2019-12: 353-354. ISBN 978-7-5546-1472-3.
  2. 苏州日报. . 新浪江苏. 2012-03-19 [2020-07-28].
  3. . 人民网. [2020-07-28].
  4. . 2015-11: 36-38. ISBN 978-7-5651-2367-2.
  5.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0-07-28].
  6. . 光明日报. [2020-07-28].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