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貓

孟加拉貓(Bengal cat),又稱孟加拉豹貓,起源於美國,身體具有金色的底色及黑色的斑紋,體重約5.5~9公斤,骨架結實、身體強壯,皮毛短。該品種貓獨立性強,性情多變,有時表現出野性的一面,捕獵能力比其他品種的貓強。

孟加拉豹貓
孟加拉豹貓
原產國美國
品种标准
FIFestandard
TICAstandard
AACEstandard
ACFstandard
ACFA/CAAstandard
GCCFstandard
混种猫Felis catus ×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孟加拉猫的繁殖初期相当繁琐复杂,所以数量并不是很多,且因为该品种独特的斑纹及气息,以及具有亚洲豹猫的血统,令人对孟加拉猫相当好奇且有致命的吸引力。孟加拉猫是目前猫种中唯一具有野生猫科动物血统的品种,目前在美国加州地区有人在繁育孟加拉猫。英国曾为保护野生动物禁止繁育该猫种,但禁令在2007年取消。

起源

在1963年,一位加里福尼亚育种专家珍·米尔(Jean Mill)买了一只雄性印度孟加拉湾附近的南亚野生豹猫。这只豹猫长着黑色空心的斑点,擅长游泳和捕鱼。珍·米尔用这只豹猫与银黑色埃及猫杂交,就培育出了「孟加拉豹猫」这个新品种。该品种具有豹猫的体态与毛色和家猫的性格。 第二代(F2)由第一代(F1)中的雌性与上一代的雄性回交产生。培育计划在她丈夫去世后一度中断。直到1972年她从加州大学的基因学专家Willard Centerwall博士那里接手了八只雌性杂交种,它们是由Willard Centerwall博士在研究猫科白血病(FeLV)过程中,将豹猫与短毛家猫杂交。

体态特征[1]

头部

头部类似楔形,轮廓圆润,长度大于宽度。

形态

与身体比例相对较小,但并不极端。从耳后到颈部的颅骨线条平滑流畅。

中等至小,相对短,具有宽的底部和圆形的顶部。从正面观察沿着脸部轮廓,从侧面观察指向前方。

椭圆形,近似圆形。大而不突,眼间距很大。略微偏向耳根。眼镜颜色不受毛色影响。颜色越深越饱和越好。

下颌

强健的下巴,从侧面看与鼻尖成直线。

口鼻

饱和而宽阔,胡须垫大而突出,颧骨高而明显。

大而宽,鼻头略微鼓胀。

鼻根到鼻头成直线,几乎没有凹陷。鼻根位于眼睛上方。额头到鼻梁的曲线平滑无转折。

长而结实,与身体和头部成比例。

形态

躯干

长而结实,中等到大。

中等长度,后腿较前腿略长。

大而圆,指关节突出。

中等长度,较粗,末端渐窄,尖端圆润。

骨骼

强壮,结实,不纤细

肌肉

肌肉特别发达,尤其是雄性。

皮毛

棕色虎斑

各种棕色,图案由棕色到黑色。浅色的眼周和白色的胡须垫,下巴,胸部,腹部及腿部内侧是理想状态。

黑银虎斑

银色斑点,大理石虎斑

雪豹

海豹纹虎斑

图案可是各色棕色,图案与斑点之间色差较小。

海豹水貂虎斑

各色棕色图案,图案与斑点间色差较小。

银雪


毛质

密实而奢华,异常柔软,有如丝绸般触感。

图案

斑点

斑点应该是随机的,或水平排列。玫瑰型斑点由两种颜色或色调组成,形状如掌纹或箭头,圆环或半圆环或丛生单个斑点是最理想的。图案与底色分明,图案边缘清晰分明。眼睛旁边的线条清晰。

大理石纹

尽可能少类似靶心的图案,下腹部也有图案。图案随机,有大理石感,当身体伸展时有水平线条为佳。三种或以上色调为佳,例如,底色,图案和其深色轮廓。

新開發品種

  • The Serengeti cat
  • The Savannah
  • The Toyger
  • The Cheetoh

相關條目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孟加拉貓分類
  1. http://tica.org/images/breeds/includes/seminars/bg.pdf%5B%5D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