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別針

一個安全別針

扣針,又名安全別針或簡稱別針,是最常用來固定兩個纖維材質(如衣服與商标)的小器具。

起源

安全別針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14世紀的麥錫尼文化(麥錫尼第三時代晚期)。那時被稱為“”(眾數,單數为),其用法和今日的安全別針相同且外觀也相似。但之後安全別針就失傳了。

一直到1849年時,近代的安全別針才由美国发明家瓦特·杭特()重新再發明[1],當時它的專利權售價是四百美金[2][3]

組成

它由堅硬折彎的金屬或塑膠製成,它被稱為安全是因為針的外部被包覆起來。它常被用來連結兩件沒有鈕扣拉鏈的布料。安全別針利用它細針的部份穿過物品後將它們串連在一起。它通常相當耐用且便宜。

安全別針的文化

根據1970年代英國狄克·布立奇()的記述,當時的龐克族常利用安全別針來製造他們服飾上的新造型。

参考文献

  1. 美国专利6281(于1849年04月10日注册)瓦特·杭特()——服饰针()。
  2. , . . . 2008-10-04 [2008-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05) (英语).
  3. 安全别针 存檔,存档日期2005-09-01.(英文)

参见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安全別針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