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紋唱片

密纹唱片(英文:Long Playing record,简称LP)是一种每分钟33⅓的乙烯基(如聚氯乙烯)材料制成的唱片,一般直径为10或12英寸。密纹唱片推出于1948年,在1988年激光唱片(CD)被广泛使用前一直是唱片音乐的首选发行形式。密纹唱片以模拟方式录音。1970年代及1980年代,随着微处理器和计算机技术等的进步,数码录音才真正变得可行。

密纹唱片(LP)
典型的密纹唱片
媒體種類音频回放
編碼模拟(沟槽)
容量每面一般22-26分钟;
2面
讀取機制唱针
尺寸12英寸(30厘米);10英寸(25厘米)
重量90-200克
用途记录音频
發展自1948年

保真度与格式

密纹唱片的声音品質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大改善,同时一些模拟音频发烧友继续坚称模拟唱片较数字媒体更具优势。早期的密纹唱片是单声道的,在1957年,双声道立体声密纹唱片开始上市。1970年代,四声道(即第一代環繞聲規格)的唱片发行,但却没有像双声道唱片那样流行起来。部分原因為消费者缺乏播放器材,同时亦由於这类唱片品质欠佳。四声道唱片一直背着“噱头”的名声。三声道和四声道唱片为列奥波尔德·斯托科夫斯基格连·古尔德[1]这样的艺术家所喜爱和拥护,而只在现在随着旧的母带被重制成多声道的Super Audio CD才重新获得了一点地位。

除了标准的黑色材料外,特殊的唱片也被灌制在各种颜色(红、黄、绿、蓝、白和多色的等)的PVC上,或把印有图案的硬纸板夹在两面之间的“picture disc”上。各种新奇形状的唱片也不断出现。

虽然大多数密纹唱片转速为每分钟(rpm)33⅓转,但一些“超保真度”盘片的转速为每分钟45转。LP发展早期,也有一些唱片的转速为每分钟16⅔转,而自1950年代到1970年代,人们可以购买到兼容下面几种速度的播放系统:16、33、45和78 rpm。

用于压制密纹唱片的乙烯基材料的成分也逐渐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第一次使用的乙烯基材料最受青睐,但在1970年代石油危机期间,回收的乙烯基材料亦被普遍使用。声音品质受到影響,出现爆音等杂音。包括削减密纹唱片的厚度在内的其他尝试,也导致唱片弯曲,或者較容易损坏。

音質

密紋唱片和黑膠唱片一樣是用機械的刻紋和以唱針讀取,故有先天的噪音問題,而且經多次聆聲後噪音會因為音紋的磨損而增大。

因類比訊號理論上解析度為無限大,而當初CD在制定規格時在播放時間的考量下取樣頻率僅44.1kHz、動態也只有16bits,被認為高頻容易產生相位誤差、動態也不足;且CD在錄製時需經過一次類比-數位轉換,錄音及後製時使用的頻率也不一定是44.1KHz的倍數,播放時又需再次進行數位-類比轉換,三次轉換(甚至可能還要加上96/48降轉至44.1的轉換)皆會損失部分訊號。

故在使用有一定水準的器材情況下,密紋唱片的音質明顯優於CD;然而使用廉價器材時密紋唱片音質可能不如CD;在理論上提高解析度可以解決CD的缺點,因此有了SACDDVD-Audio及High-Resolution Audio(高解析度非失真壓縮的數位音樂);但有些音響迷認為新媒體的音質還比不上CD、其中可能原因包括新媒體並非重新錄製、而是由舊的低解析度母帶升頻而成。而最新的數碼格式是High Fidelity Pure Audio則極為罕見。

由於唱片再度流行,許多專輯也推出唱片版,新的唱片專輯的訊源大多是數位音訊,若該唱片專輯是使用44.1KHz/16bit的低解析度音訊轉換,則該唱片音質會低於CD;同樣的,SACD、DVD-Audio也可能會有採取低解析度音訊升頻的地雷片。

参见

参考文献

  1. Gould Radio Portrait of Stokowski for CBC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