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南绥东战役

察南绥东战役是1948年3月晋察冀野战军发动的对傅作义部的进攻战役。[1]

背景

1947年9月15日东北秋季攻势开始。1947年10月上旬,蒋介石从华北国军抽调5个师增援东北。中央军委指示聂荣臻、杨得志发动徐水战役,强攻徐水县城,切断保定与北平交通,牵制华北国军增援东北战场。保定绥署主任孙连仲李文郑庭锋第九十四军自北平南下、袁朴第十六军雄县西进,与杨得志的晋察冀野战军决战。孙连仲又从石家庄抽调罗历戎第三军军部率其起家部队第7个师、保定段沄独立第95师自南向北攻击徐水。聂荣臻令陈正湘率4个旅留驻徐水阻击李文兵团;令杨得志率7个旅绕过保定南下堵击围歼罗历戎部。10月19日17时共军在清风店开始围攻罗历戎部,恶战至22日中午付出近万人伤亡代价,全歼第三军军部、第7师等4个团共1.4万人,生俘军长罗历戎、副军长杨光钰,第7师师长李用章

清风店战役后,1947年11月2日,蒋介石电令胶东第一兵团司令官范汉杰:“张金廷第二军11月4日由高密出发,限11月12日前到达济南;如果届时石家庄未失守,则该军空运石家庄;如果已失守,则南运徐州,转运武汉(参加围攻大别山)。”11月5日晚,聂荣臻以三个纵队并6个独立旅10余万人攻坚石家庄。11月12日深夜,解放石家庄,守军第32师师长刘英被俘。

石家庄失守后,保定绥署主任孙连仲以自己作战不利,且所部匪谍频出,主动请辞,并向蒋介石推荐傅作义出任华北最高军事指挥官。1947年12月2日,傅作义出任“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官,针对解放军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法,将主力部队集中于战略要点,实行以主力对主力,以运动战对运动战的机动战法,集中优势兵力对抗解放军的攻势。

为配合东北冬季攻势,1947年12月27日晋察冀野战军发动平汉路北段破击战,亦称涞水战役。战至1948年1月13日,全歼第35军军部和新编第32师,击溃第101师,击毙军长鲁英麟

涞水战役后,针对傅作义“以主力对主力”的战法和重兵集结于平、津、保三角地区的部署,1948年2月22日,晋察冀军区首长和晋察冀野战军首长向中央军委请示发起察南绥东战役,避开敌之主力,向敌防御相对薄弱的平绥路东段和绥东、察南地区出击。这既可在察南、绥东地区打开局面,开辟新的解放区,还可致敌分兵,造成歼敌之机。2月23日,中央军委回电批准了这一作战计划。在战役的组织实施过程中,中央军委和朱德副主席多次指示晋察冀野战军,应“以主力展开于平绥路大同、北平线,大举破击该路,并准备向路北及冀东机动:以一部在(平津保)三角地区机动”“机动的范围,第一是整个平绥线,包括绥远全省在内,第二是北宁线,第三是平承线,第四是平保线”。军委还指示部队不要怕远出作战、山地作战和人烟稀少没有后方接济的困难。

作战部署

2月28日,野战军首长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耿(飚)颁布了作战命令:

  • 以晋察冀野战军的三纵、四纵,还有从二纵被单独调出来的四旅,总计七个旅,组成右翼兵团,分别由定县唐县安国地区出击察哈尔省南部,攻歼广灵蔚县等据点守敌,开辟新的战场,调动北平敌人西援,并寻机歼灭援敌。
  • 以第六纵队、北岳军区第一纵队组成左翼兵团,分别由易县曲阳奔袭绥东的天镇阳高,并破击该段铁路,歼灭沿线守敌
  • 以第七纵队位于保定地区机动牵制敌人

作战经过

解放军第一九三师师史记载:“3月7日,我(四)旅由定县东南地区出发,向察南挺进。一路上山地行军,乍暖还寒,困难很多。3月19日,全旅大部进入察南地境。3月20日,察南战役开始,9时,11团攻克暧泉。”

战后影响

解放察南、绥东地区,使国军据守的战略要点张家口、大同等地更为孤立。

战后“野司”决定杨得志、罗瑞卿带三纵、四纵配属四旅共七个旅向热西(赤峰、承德)进军;杨成武回到易县,指挥一纵、二纵(欠四旅)、六纵、七纵内线作战,由于傅作义嫡系主力被调动至平绥线,二纵打下涞水,六纵打下定兴,一纵打下涿县,七纵打下高碑店

参考文献

  1. 《张家口市军事志》,河北省张家口市军事志编纂委员会,河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06月版。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