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簡稱低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種直接發給金錢社會福利,资金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1]

歷史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1999年年底前,县级以上城市和县政府所在地的城镇都要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均纳入城市低保范围。1999年9月底,中国668个城市1638个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已经全部建立了低保制度,至2006年9月底,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2227余万人,人均月保障标准为162元。

為实现全民低保目标2003年在城市低保制度取得重大突破后,民政部开始重新部署农村低保制度的建设工作。2004年以前,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仅有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和浙江、广东2省的農村,且维持了较长时间。2004年以后发展态势有了明显变化,福建辽宁江苏3省出台[2]

2013年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人数达5300余万人,月人均保障标准100余元,年總預算700多億人民幣。城市低保約2150萬人,月人均保障标准240余元,年總預算640多億人民幣[3]

條件資格

基本資格
  • 持有本县农业居民户口
  • 居住在农村村组,家庭承包土地的农村居民
  •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年纯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

申請低保需進一步調查家庭财产包括拥有的机动车、就业、保险、住房、存款、证券、个体工商户、纳税、公积金等方面的信息,並且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审核最低生活保障申请的责任主体,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下,會对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家庭逐一入户訪問调查[4]

参考文献

  1. 国发1997-29号
  2. 中國21世紀社會福利,p55,張今強,2009
  3. . [2013-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3).
  4. 中國21世紀社會福利,p45,張今強,2009

参见

  • 農村基本口糧
  • 農村五保供養制度
  • 贫困线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