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農場

屏東農場成立於民國41年[1],前身為隘寮大同農場,成立目的為協助榮民就業安養及負責經管國家土地,場址位於屏東縣長治鄉隘寮莊。

沿革

  • 民國51年11月蒙前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蔣經國先生命名為「榮華莊」,並更名為「屏東大同合作農場」,
  • 民國58年11月1日正式定名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屏東農場」,農場早期以輔導安置退除役官兵從事農墾、畜牧、養殖等生產,故經管之土地均屬偏僻、貧瘠與荒蕪土地,全賴榮民弟兄不畏艱難,披荊斬棘,辛勤開墾改良,始具今日規模。
  • 民國87年7月1日配合政府精簡政策,簡併入高雄農場,作為高雄分場。屏東農場行政場部座落區位屏東縣長治鄉信義路145號,鄰近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行政院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輔導會龍泉榮民醫院、屏東榮譽國民之家等教育、文化、醫養之設施。屏東農場農場經管土地範圍分布在屏東縣長治、內埔、竹田、九如、里港、恆春、萬巒、滿州、潮州、鹽埔、車城鄉等11個鄉鎮,所開墾土地大都分布在屏東地區隘寮溪砂礫河床地,因砂石多、土壤少、保水困難,所以農作產量不高因地質大都屬於石礫地,地力較為貧瘠,較適宜種植鳳梨、木瓜及香蕉等作物。
目前委託經營短期作物以種植鳳梨、木瓜及香蕉等作物為大宗,面積約260公頃。農場的養殖區大都分布石礫河床地,委營養殖業以適應性較大與耐熱性較高的養鴨、鵝、魚…等為大宗,面積約57公頃。
  • 民國102年11月配合中央政府組織改造,屏東農場奉令併入彰化農場成為彰化農場[2][3]屏東分場。

組織

  • 場長:(彰化農場)
    • 副場長:(彰化農場)
      • 辦事員:員額二人,職等需求:第三職等至第五職等,員額其中一人,由(屏東農場)留任職務列等相當之現職人員派用。

參見

參考資料

  1. . [2016-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9).
  2. . [2016-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9).
  3. . [2016-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1).
  • .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2007. ISBN 9789860118575.
  • (PDF) (44).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2008 [2016-06-15]. ISSN 2074-484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8-08).
  • 陳丁祥 ; 蘇淑娟. . 地理學報. 2004年9月, (37): 99–122 [2016-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7).
  • 李明錫, (PDF), 樹德科技大學, 2006年7月 [2016-06-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8-03)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