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陰海岸國立公園

山陰海岸國立公園日语:)是一個位於日本山陰地區國立公園。其範圍橫跨了京都府丹後的網野海岸、兵庫縣但馬御火浦,直到鳥取縣東部的鳥取砂丘為止,共75公里瀕臨日本海的海岸線。公園核心區域也被列為世界地質公園「山陰海岸地質公園」。

山陰海岸國立公園
Sanin Kaigan National Park
IUCN分类II(国家公园
竹野濱 (竹野海岸)
位置 日本京都府兵庫縣鳥取縣[1]
坐标35°38′N 134°56′E
面积8,783公頃(87.8平方)[2]
建立时间1963年7月15日
参观人数6,300,000人次(2018年)[3]
主管团体 環境省
官网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假名
平文式罗马字
濱坂縣民陽光海岸 (濱坂海岸)

年代

  • 1955年6月20日 - 被指定為山陰海岸國定公園
  • 1963年7月15日 - 升格為山陰海岸國立公園
  • 1990年4月6日 - 公園區域重劃及公園計劃
  • 1996年12月25日 - 公園區域及公園計劃變更

範圍內的市町村

面積

  • 總面積 - 8,784公頃 (海岸線約75km)
    • 京都府 - 1,206公頃 (海岸線約12km)
    • 兵庫縣 - 6,061公頃 (海岸線約50km)
    • 鳥取縣 - 1,517公頃 (海岸線約13km)

景點

鳥取縣
  • 鳥取砂丘(日本最大的砂丘、國家指定天然紀念物
  • 浦富海岸(國家指定名勝、日本白砂青松100選日本海岸百選) - 千貫松島、菜種島、菜種五島、千貫松島、龍神洞、観音浦、西蓬莱島、太郎兵衛島、鴨磯海岸、黑島、白粉斷崖、水尻洞門、駱駝島、岩燕洞門
兵庫縣
  • 但馬海岸
    • 居組海岸 - 汐吹崎、居組縣民陽光海灘、日本洞門、龜山洞門、居組白島
    • 諸寄海岸 - 諸寄東之洞門、諸寄西之洞門、高180公尺的千賊斷崖、諸寄海水浴場等
    • 濱坂海岸 - 大振島、東之洞門、矢城鼻、濱坂縣民陽光海灘
    • 但馬御火浦(海蝕崖、海蝕洞、岩礁等,國家指定名勝、天然紀念物) - 鬼門崎、龍宮洞門、通天洞門、三尾之松島・三尾大島(玄武岩柱狀節理)、十字洞門、下荒洞門、鋸岬、旭洞門釣鐘洞門(世界最大的海蝕洞)、伊笹崎
    • 香住海岸(海蝕崖、海蝕洞、岩礁等,為國家指定名勝) - 鎧之袖(為國家指定天然紀念物)、兄弟赤島、但馬松島、香住濱、白石島、黒島
      • 佐津海岸 - 今子浦、臼浦島、安木濱
    • 竹野海岸 - 濱須井、宇日流紋岩流理淀之洞門、切濱、夾石岩、辯天濱、貓崎竹野濱(日本海岸百選)、冠島
    • 日和山海岸 - 後島
    • 津居山海岸 - 氣比之濱
  • 玄武洞公園(國指定天然紀念物) - 玄武洞、青龍洞、白虎洞、南朱雀洞、北朱雀洞
京都府
  • 濱詰海岸(別名「夕日浦」、日本夕陽百選
  • 丹後砂丘

公園內及周邊溫泉

  • 城崎溫泉
  • 湯村溫泉
  • 濱坂溫泉鄉七釜溫泉、二日市溫泉、濱坂温泉
  • 香住溫泉
  • 竹野溫泉
  • 岩井溫泉
  • 夕日浦溫泉鄉(夕日浦溫泉、濱詰溫泉)

集團設施地區、遊客中心

國立公園集團設施地區[4]
地區名 面積 所在地 使用人數(人)
竹野34.9ha兵庫縣豐岡市488,000[5]
今子浦45.9ha兵庫縣美方郡香美町13,000[5]
鳥取砂丘114.6ha鳥取縣鳥取市1,872,000[5]
浦富75.3ha鳥取縣岩美郡岩美町442,000[5]
遊客中心等
中心名 設置者 所在地 使用人數(人)
竹野浮潛中心、遊客中心環境省兵庫縣豐岡市竹野町切濱121816,328[6]
鳥取縣立山陰海岸地質公園海與大地自然館鳥取縣鳥取縣岩美郡岩美町牧谷25,023[6]
鳥取砂丘遊客中心環境省鳥取縣鳥取市福部町湯山2164-97145,017[6]

圖片

参考资料

  1. 山陰海岸国立公園の区域図PDF. 環境省. 2012年10月6日閲覧。
  2. . 環境省. [2012-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1).
  3. (PDF). 関連法令・各種資料 > 自然保護各種データ. 環境省. [2020-10-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5-24).
  4. (PDF). 環境省. 2020 [2020-09-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5-24).
  5. (PDF). 環境省. [2020-09-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5-24).
  6. (PDF). 環境省. [2020-09-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12).

關連項目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山陰海岸國立公園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