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歌劇院

加尼叶歌剧院法語:),通常称为巴黎歌劇院法語:),于1861至1875年间建造,位於法國巴黎第九区,是一座擁有1979個座位的歌剧院。巴黎歌劇院是一座新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由法國建築師夏爾·加尼葉所設計,被認為是新巴洛克式建築的典範之一。

加尼叶宫
曾用名国家音乐学院 - 歌剧院
(1875-1978)
巴黎国家歌剧院
(1978-1989)
別名巴黎歌剧院,
加尼叶歌剧院
词源夏爾·加尼葉[*]
概要
類型歌剧院
建築風格布雜藝術
地點 法國巴黎歌剧院广场
坐标48°52′19″N 2°19′54″E
邮政编码75009
起造日1862
启用日1875
管理者國立巴黎歌劇團
高度
高度73.6(241英尺)[1]
尺寸
其他尺寸172米(564英尺)长
125米(410英尺)宽[1]
材料Euville stone[*], 大理岩, 铸铁
设计与建造
建筑师夏爾·加尼葉
保护情况monument historique classé[*]
网站
http://visites.opera-de-paris.com/?theatre=garnier
地圖
巴黎歌劇院
大廳
音樂廳
巴黎歌剧院展览大厅
歌劇餐館

在1989年坐落于巴士底广场巴士底歌剧院落成前,加尼叶歌剧院是巴黎歌剧团的首选剧场。如今,加尼叶歌剧院多上演芭蕾舞剧目。

巴黎歌剧院与巴黎圣母院卢浮宫以及圣心教堂被并称为巴黎的标志。

歷史

巴黎歌劇院是由當年的巴黎警察廳廳長城市規劃藍圖所規劃訂定的城市規劃藍圖中的中心項目。當幾年後城市規劃藍圖中的其他項目完成之後,1860年12月,法國藝術部終於決定了興建巴黎歌劇院,在171件作品之中,年僅35歲的建築師夏爾·加尼叶作品脫穎而出,不過那時候他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同。1861年夏天,歌劇院開始著手興建,不過問題接種而來:首先是地基下面有條溪流使地基無法穩固,再來就是1870年的普法戰爭和第四次革命使尚未完成的歌劇院停工。就這樣在1862年奠基的巴黎歌劇院在重重困難下方於1875年正式啟用,建造費一共超過4700萬法郎。

1875年1月5日,第一套歌劇《猶太少女》在歌劇院上演,巴黎歌劇院正式揭幕。在1896年5月20日,在歌劇《忒提斯與培雷》的第一幕正要結束的時候,懸掛在觀眾席上方的水晶燈因為短路走火掉下,一名中年婦女不幸死亡,此事後被改編為《歌劇魅影》中的著名場面。

建筑风格

巴黎歌剧院面积11,000平方米,共有1,979个座位,中央的枝形吊灯重量超过6吨,庞大的舞台可以容纳多达450位艺术家。建筑风格华丽,装饰着精美的色彩缤纷的大理石横梁、廊柱和大量的雕像,其中很多是希腊神话中神的肖像。剧院前厅的廊柱间,陈列着很多著名作曲家的半身铜像,如莫扎特贝多芬。内部有交错的走廊、楼梯井、休息室和平台供人们在演出间隙进行社交活动。

鄰近

参考

  1. A View On Cities (2009). Opéra de Paris Garnier. Retrieved on 2009-08-09 from http://www.aviewoncities.com/paris/operagarnier.htm.

参考资料

  • Allison, John (编)(2003年),《Great Opera Houses of the World》,supplement to 《Opera》杂志增刊,伦敦。
  • Beauvert, Thierry (1995年),《Opera Houses of the World》,纽约:The Vendome Press,[ISBN 0-86565-978-8]。
  • Guest, Ivor Forbes (1974年),《Ballet of the Second Empire》,伦敦: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 Guest, Ivor Forbes (2006年),《The Paris Opera Ballet》,伦敦: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 Kleiner, Fred S. (2006年),《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Belmont:Thomsom Wadsworth,[ISBN 0-534-63640-3]。
  • Zeitz, Karyl Lynn (1991年),《Opera: the Guide to Western Europe's Great Houses》,Santa Fe, New Mexico:John Muir Publications,[ISBN 0-945465-81-5]。
  • 喬治貝瑞 (2006年),《歌劇魅影:首演精華典藏》,[ISBN 986-7249-46-1]。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