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墓原址

康有为墓原址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枣儿山,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康有为最初的下葬地点。其原墓文革期间被毁,文革后迁葬至崂山区大麦岛北山。康有为墓原址现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康有为墓原址

康有为墓原址,2019年
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青岛市李沧区浮山路街道南庄社区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1927年
编号10-02205-006
登录2018年2月12日

历史

位于康有为墓现址一侧的原墓碑

1924年春,康有为在青岛市郊李村附近的枣儿山(又称象耳山)购得一块地备作墓地[1]。1927年3月31日,康有为病逝于青岛。其家人原拟将其安葬于故乡广东南海,后于同年农历三月初一暂厝枣儿山寿堂[2][3]。1943年10月20日正式下葬于枣儿山墓地。据康有为二女康同璧称,康有为逝世后不久夭折的幼女康同令葬于墓穴中西南角。[4]

康有为原墓占地面积2市亩,封土直径4米,高3米,其后为半圆形花岗岩砌挡水墙,高1.5米。墓穴为砖混结构,面积15平方米,墓面西向,墓前植有松树八株。墓碑用黑色花岗岩雕成,高2.22米。碑面镌“南海康先生之墓”,碑阴刻墓志铭,由康有为弟子吕振文撰写,立于1929年。[4][5]

1949年后,康有为墓由青岛市文化古物管理委员会维护[5]。1956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拨款修缮康有为墓,并种植松柏60株。康同壁曾于1956年、1962年赴青扫墓[3]文革爆发后,1966年8月,青岛五中(今青岛五十八中红卫兵试图拉倒李村仙姑塔未果,转而去枣儿山将康有为墓掘开,焚烧其尸骨后在李村将其头骨游街示众[6]青岛市博物馆研究员王集钦(其外祖母及其母一家曾在康有为“天游园”做仆役[7])提议将头骨及遗物移至博物馆作为“造反有理”实物展览展品,展览后借机将其秘密保存[5]。其墓碑被附近驻军取走作为铺路石,后来也被政府部门接收置于青岛市图书馆院内(当时与市博物馆同位于红万字会旧址[4][6]

文革结束后,青岛市人民政府计划重修康有为墓,但其墓原址已成马路,遂经康有为后人同意,将新墓选址于浮山西南麓的大麦岛北山(又称茅岭)[2][5]。1984年5月20日,康有为遗骨及遗物经清点由青岛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保管。1985年10月27日,康有为遗骨正式迁葬新址[5]。原墓碑置于新墓一旁[4]。1987年春,李村河西村一村民发现一块小石碑,正面刻有“清授光禄大夫弼德院副院长康公有为府君圹志。男同篯、同凝,女同薇、同璧、同复、同环、同倓、同令。丁卯三月朔日沥石”,据鉴定为康有为临时安葬时其家属所立,原置于旧墓地,旧墓被毁时遗弃。此碑后收藏于康有为纪念馆[4]

2002年8月12日,康有为墓原址列入李沧区文物保护单位[8]。2017年,李沧区政府将枣儿山辟为枣山公园,并修葺康有为墓原址,新设康有为文化广场、国学文化基地等[9][10]。2018年2月12日列入第十批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11]

参考资料

  1. 李明. . 城市信报. 2019-04-01.
  2. 鲁海. .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04. ISBN 7-5436-3174-1.
  3.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 (编). . .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9. ISBN 7-5011-4428-1.
  4. 聂希文. . 青岛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 .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00. ISBN 7-5436-2186-X.
  5. 田野 刘潇. . 城市信报. 2012-08-28.
  6. 林治业. . 老年生活报. 2012-12-12.
  7. 王集钦. . 青岛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 .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00. ISBN 7-5436-2186-X.
  8. . 青岛旅游产品资源库. 2019-11-30.
  9. 李沧区建管局. . 李沧政务网. 2017-01-22.
  10. . 青岛新闻网. 2017-10-15.
  11. 青岛市人民政府. . 青岛政务网. 2018-02-26 [2020-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